生活在日新月異、萬花筒般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如何才能使自身產生魅力?英國有句名言:“人的魅力在於心靈,心靈之美在於善行。”善行者,義舉也。對一個中*員來說,其善行的出發點是什麼?歸宿在哪裏?怎樣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對此,*總書記講得準確而扼要:“隻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這裏說的唯一標準,就是“為民”。蟬聯津南區優秀黨員的農民企業家梁福來,正是這樣做的。無論他在村裏幹活、當團幹部、任民師、幹獸醫,還是外出修公路、當隊長、任總經理,他總是率先垂範,用滿腔的熱情和全部的忠誠,自覺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公仆品格,譜寫了一曲悠揚動聽而又奮發向上的新時代樂章——我們之所以這樣說,是有著大量事實和群眾口碑的!
在梁福來出生、成長的小站鎮頭道溝村,隻要是誰一提起梁福來的名字,無論是耄耋老人、壯年男女、雄勁青年、稚嫩孩童,還是所有的村幹部,乃至鄰村的老少爺兒們,都會站在各自的角度,異口同聲地對他讚不絕口:“嚄!那是個性情和藹、心底善良,堅持40多年做好事的活雷鋒!”
“他是位樂於助人、幫貧濟困的農民慈善家,他的義舉多著哪——在咱村可積大德啦!”
“那是個尊老愛幼、知書達禮,人緣特好的總經理!”
“他是自覺地具體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村民的評價,都來自客觀事實,可不是麼,幾十年來,他們親眼看見梁福來多少義舉,親身受到過他多少幫助啊:主動為鄉親們組裝和修理收音機;天天在夜校教人們學文化,整整十年,甘盡義務;為了搞好養殖,增加農戶收入,他自願當獸醫,走街串戶,隨叫隨到,分文不取;在改稻種旱中,為提高產量,他起早貪黑搞研究、做實驗、育良種,成功後,將種子無償送給全村各生產隊……他帶人外出施工,率先致富後,仍然情係鎮、村集體和眾鄉親,隻要有扶貧、助殘、支教、救災等公益事業,他就踴躍參與、慷慨解囊,至於街坊鄰居,誰家遇到事兒有難處,他知則登門,幫其解困——這樣之事不勝枚舉!當筆者在村委會預約采訪中問及此時,連任多年的老會計、共產黨員劉振卿早有準備,他隨手拿起一遝子收款票據底聯讓我看,並解釋道:“這是1985年到2006年間,梁福來30多次積極、自願地捐款給村公益事業的部分收據,總額達80多萬元!至於他直接給鎮上和各個中小學以及戶裏的錢,還都不在其內——要說他為俺們村所做的實事好事呀,可多著哪,全村的人,誰都能舉出幾件!”
當我刨根問底兒地欲知細情時,梁福來自幼至今的知心摯友,先後當過電工、村委會主任兼副書記,現在榮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陳文友,如數家珍似的娓娓道來:“因為年深月久,他捐款的次數又很多,所以,我隻能列舉一些近年來的主要捐項。譬如說,為解決村裏的交通工具問題,1985年,他拿出7000元,為我村購買了一輛雙排座汽車;為徹底解決有史以來晚上全村一片黑的大難題,1989年,他捐出10000元,在村街安裝了路燈;為豐富全體村民的健康文化生活,2000年,他獻出20000元,給各家都安裝了有線電視;為使鄉親們出行方便,2002年,他又以5000元修了村內公路;為滿足中老年人觀看傳統戲的要求,2003年初,他又用15000元請外地劇團來村,專門為老少爺兒們演出——那鏗鏗鏘鏘的響亮鑼鼓聲和拉長腔調的高亢嗓音,把十裏八村的老鄉們也都吸引來了,他們邊欣賞,邊笑談:‘瞧人家頭道溝村多闊呀,專門請來台大戲在家門口唱!’我村人在旁聽見了,就蠻自豪地說:‘這是我們村梁經理出錢請來的!’本村的戲迷們,互相之間,也都意趣橫生地津津樂道:‘我說呀:咱們不用去戲院,在村就有好戲看!’‘就是嘛:咱村有個梁福來,門口大戲唱起來!’在同年春夏之交,他又出資2000元,用於購買消毒藥、噴霧器、體溫計等,以抗擊sars;同時又拿出5000元,為父老鄉親們新建了除氟站。在2004年春節前,他把我和時任書記的魏德金請到他家,將1萬元現金遞給我們說:‘請村兩委會把這錢帶回去,看誰家過年有困難,就補助誰吧,算是我對鄉親們的一點心意!’他就這樣時刻惦記著村民們!”
陳書記話音剛落,黨員村民肖銀發就補充說:“還有哪,梁福來的組織觀念和黨性很強,每年到‘七一’黨的生日,他都主動出資,建議村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到周鄧紀念舘、平津戰役紀念舘等處,去參觀學習!在2005年‘七一’,他拿出萬餘元,同全村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共40多人,到西柏坡去參觀學習。他嚴肅而又深情地講:我們到這兒來,就是讓大家牢記‘兩個務必’,永不忘本,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場者無不深受教育!”
原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梁寶珠講:“我同福來,從20多歲就在村一起工作,他任團支部書記,我是民兵連長,我倆配合得特別好!他最大的特點,是忠厚、實幹、善於助人。舉例說吧,村裏有個80歲的馬增貴老頭兒,他妻多年癱瘓在床,兒是傻子,家庭特困。2005年初,梁福來主動向村裏提出:‘讓我把他全家的生活費都包了吧!’此後不久,村和鎮、區民政部門一起,將馬增貴一家3口都辦進了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