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正是農忙的季節,這些童年時代的小夥伴們,認可放下手中的活計也來陪伴,兄弟倆心裏很是過意不去。
既然在這裏過節,楊思明打算給族人和夥伴們送些禮物,於是叫來三爺、二叔,許小亮等人商量。
三爺道:“許家一大戶,占全屯子的三分之一,加上親戚朋友和童年的小夥伴,幾乎剩不了幾家了。既然注意已定,你不如逐家走一走,就算為你的家鄉先點愛心。”
二叔一聽要給全村子人送禮,那需可要花多少銀子啊?便說道:“小明啊,村子這麼大,一百多戶人家,一家給一點,就得花光幾百兩銀子,我認為咱不能挨家挨戶的都送,就挑和你和你關係不錯的,每家多給一點就算了。”
楊思明道:“我雖然身上流著楊家的骨血,但我已經把我當成許家人了。我看家家都不是很富裕,借著過節的機會施舍一點愛心。你們幫我想一想,賣點什麼好?”
許小亮道:“過節了,當然是送一些酒肉好啦。我建議買幾口肥豬,每家送一刀肉。”
何萍道:“明天就過節了,豬還沒買呢。又買豬,又殺豬,等把豬肉送去,都過完節了。以我之意,幹脆送一些銀兩,這樣不但方便,還能為村民解決一下燃眉之急。”
許小亮笑道:“還是我師妹聰明,就這樣定了。”
何萍白了他一眼,叱道:“好像你的事是的!嘁!”白了他一眼,退到一旁。
許小亮笑道:“我弟弟的事就是我的事。”
扭頭問楊思明:“小弟,你說是不是?”
楊思明點了點頭,然後附耳對許小亮道:“既然哥嫂都發話了,我敢說不是嗎?小弟隻好遵命了!”
許小亮看了何萍一眼,忍不住地嘿嘿傻笑。
何萍雖然不知他們倆在說什麼,但感覺有點不對勁,便問道:“你們倆背著我嘀咕什麼呢?”
許小亮連忙答話:“沒……沒嘀咕什麼,隻是說說我們倆之間的事。”
何萍道:“你們倆有什麼秘密可談的?一定和我有關!告訴你小鬼頭,你膽敢在我師哥的麵前說我的壞話,我可饒不了你!”
楊思明道:“你別疑神疑鬼,走,趕快把銀子稱好,讓三爺帶著我們挨家串門子去。”
當下眾人回到屋子裏,掐指算起,全村共有一百一十三戶,每戶二兩銀子,總共二百二十六兩。
許小亮把那天繳獲的銀子也拿了出來,對三爺道:“我想給咱家的親親好友喝那些關係不錯的多給點。這些銀子是我的,今天歸我說了算,我願意給誰就給誰。”
何萍哼了一聲道:“從死人堆裏弄出那點破玩意,還顯擺顯擺。”
許小亮嘖嘖嘴道:“大人別打了,說事別揭短。你倒好,這光彩的事兒一下子叫你給整暗淡了。”
楊思明見何萍總把矛頭指向哥哥,心裏暗暗歡喜,心裏暗道:“看來何姑娘對哥哥已經產生了好感。”
時近黃昏,黛色群山綿綿迤邐,漫天晚霞絢爛似火,夕陽掛在路邊樹梢之上,暖暖的夏風吹來,枝搖葉舞,登時將陽光搖碎。
在三爺的帶領下,由西至東,一戶不落地走了一遍。
每到一家,楊思明都這樣說:“離家出走十幾年,很是想念家鄉,過節了,本想買一些禮物送給親人,隻可惜被事情給耽擱了,一點小小的銀子不成敬意,請您收下。”
走過四五家,許小亮也學會了,不等楊思明開口,許小亮率先把這套話說了出來。何萍,四胖兒覺得挺有趣,也搶著說話,一時間把這份慈愛變成了樂趣。
當時的二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四百元錢,相當於一戶半年的收入,當然是感激不盡,連連誇他是在世的活菩薩。
端午節這天,許家極為熱鬧,不但殺豬、煮肉、包粽子。還舉辦了許多活動: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
三爺把孫子們叫到一起,給他們塗雄黃,栓五彩線、飲用雄黃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仿佛又回到了幸福快樂的童年。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格外飛快,眨眼間端午節過完了,楊思明心係著閭山腳下的十幾個弟兄。大哥、三哥性情魯莽,常愛若是生非。雖然有二哥看管,一旦耍起性子,很難管得住。
況且眨眼在三爺家亂了一個多月,給叔叔嬸嬸添了不少的麻煩,心裏頗為過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