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回 楊思明下山(2 / 2)

雖然遼主耶律延喜已被生擒活捉,但他殘餘勢力還未完全清剿。他們嘯聚山林,奸辱擄掠,無所不為。

楊思明為了了解天下,故意放滿了腳步,這段路足足走了三天。越向南行,越是滿目瘡痍,心想兵凶戰危,嘴受苦的還是百姓。

這他她來到一個山穀中的村莊,以為山裏安寧,正想借個地方買米做飯,突然前麵喧嘩之聲大作,人喊馬嘶,數十名遼軍衝進村子。

兵士們放火燒村,將百姓統統的逼出屋來,把年紀尚輕一點的女子,用繩子綁了起來,其餘的不問老幼,見人便砍。

楊思明見了大怒,咆哮著向軍中衝了過來。一個遼國將領大喝一聲:“你是什麼人?”

楊思明也不答話,箭也似地到了近前,那頭領照著楊思明的前胸抖手就是一槍,思明將身子一偏,讓過槍尖,左手反掌抓住槍杆,掄起右拳,電掣一般擊在那頭領的太陽穴上。

憤怒之下,力道極強,那頭領登時被打得雙眼凸起,慘叫而死。眾遼兵齊聲呼喊,如同一群被激怒的毒蛇,刀槍並舉,殺將過來。

楊思明正想試試自己的身手,迎著遼兵衝了過去,腿掃拳擊,擒拿拋摔,一連打到四五個遼兵。

隻是遼兵委實太多,他初次下山,本不想殺人,但見遼兵各個凶惡,刀刀都往要命的地方砍,如果自己再不出手的話,就有被亂刀劈死的可能。

被迫之下,右手一按劍上的彈簧,“嗆啷”的一聲,碧光一閃,寶劍出鞘。他呀的一聲怒吼,寶劍連揮,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六七個遼軍哼都沒哼一聲,當堂斃命。

眾遼兵見此人凶猛,殘兵敗將哪裏還有鬥誌?押著一群婦女村外逃去。

楊思明提劍就追,道路兩邊房屋裏埋伏著無數遼兵,沒追趕幾步,忽然亂箭齊發,楊思明揮劍撥落幾支羽箭,不敢冒然追擊,向後退到另一個路口,繞路向村門口奔去。

遼兵一出村門口,就跨上了戰馬,分別將十多個婦女橫在馬鞍橋上,沿著山路向西北奔去。

楊思明追到村門口時,遼兵的馬隊已經走遠。抓住幾個落伍的步兵,審問了一下,得知他們逃向西北方向,要進入蒙古境內。

楊思明並沒有忍心殺死幾個遼軍,隻是教訓了一頓,便放了他們一條生路。

救人要緊,楊思明施展起陸地飛行輕功,沿著一條小路向西北方向追了過去。翻過一座山梁,發現路邊的一座山崖下麵坐著四個人,其中有三名大漢均是獵戶打扮,腰挎佩刀,背負彎弓,兩個獵戶的肩頭還蹲著兩隻獵鷹,墨羽利爪,模樣極是神駿。

另外一人卻是一個年輕公子,頭上戴著一頂白狐皮的棉帽,身穿寶藍色的緞繡花袍,外罩一領白狐皮壓邊的黃色坎肩,右手握劍,左手拿著一塊柔軟的鹿皮,正在輕擦著劍身,掩不住的一副雍容華貴之氣。

楊思明到了近前,想要打聽一下這隊殘匪是否打此經過,便止住了腳步。向那年輕公子瞥了一眼。

隻見他相貌俊美異常,雙眼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的劍柄是用白玉鑲嵌而成的,握劍的手白得和那塊白玉竟無區別。

剛想上前詢問一下,便在這時,隻聽得東邊的大路上馬蹄雜遝,一群人亂糟糟的乘馬奔馳而來。

這群人正是那支遼國的兵馬,約有八九十人,另有三十多名婦女,被遼兵用繩子綁著了雙手,連成一大長排。

這些婦女各個小腳伶仃,如何跟得上馬匹,有的跌倒在地,便被繩子拉著拖拽前行,好是可憐。

原來楊思明在村子裏遇到的隻是一小股殘兵,這股大隊人馬走的是大路,他們見後麵沒有追兵,也就放鬆了警惕。把這些婦女們從馬背上趕了下來,再用繩子串聯在一起,這樣一來,花費好長一段時間,因而被楊思明反超到了前頭。

書中暗表,這些婦女都是漢人,是從各村擄掠來的百姓。遼國已亡,這股殘餘也知道大勢已去,故此搶人搶物,打算押往往烏茲別克斯坦,在轉往歐洲變賣。

看樣子有一些婦女在路上走了許多日子了,其中半數都衣衫被扯得破爛,有的更是露出了前胸,哭哭啼啼極是淒慘。

遼兵們有的手持酒瓶,喝得半醉,有的揮鞭猛打眾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