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紅包]前戰熱身
封麵
作者:張珂
微信紅包在馬年除夕夜兵不血刃地贏了漂亮一戰,而這對於騰訊和阿裏巴巴而言,隻是支付大戰的開始。
支付寶8年的辛勤耕耘一夜之間被微信掘了牆角。
當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在馬年除夕夜,身著藍色唐裝,手握紅酒杯笑容可掬地亮相《春晚是什麼》時,他根本無法預料,就在這一晚,他非常引以為傲的支付寶,正遭遇一場“恐怖夜襲”。
從1月26日騰訊財付通在微信推出公眾賬號“新年紅包”開始至大年初一16時,“微信紅包”以病毒式的傳播方式迅速占據各微信群。
據騰訊內部數據,兩日之內,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人,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平均每分鍾領取的紅包達到941 2個。其中,在除夕夜零點時分的高峰時段,前5分鍾內有58.5萬人次參與搶紅包,12.1萬個紅包被領取。此外,由於搶紅包需要綁定儲蓄卡,微信借此概念僅三天便圈來80億元資金。
微信支付偷襲,馬雲認栽
事實上,紅包遊戲並非騰訊財付通的原創。早在微信引爆全民搶紅包熱潮之前,支付寶就開展過發“紅包”的活動。雙十一時更是“紅包滿天飛”。
而在微信紅包上線的三天前,支付寶則推出了“新年討紅包”。利用“新年討紅包”,用戶可以主動發紅包,也可以向對方討彩頭,定向發給好友信息索要紅包,收發紅包的金額都直接體現在用戶的支付寶賬戶中。而微信“新年紅包”的迅速躥紅,讓這場紅包大戰變得名副其實。業內人士分析,此次的紅包大戰,微信更像是預謀的主動出擊。
被支付寶玩過的花樣,卻在微信獨具的真實人際圈子的傳染下,產生了更加驚人的效果。正如一些資深媒體人所評論的:“支付寶在PC時代辛辛苦苦培養的用戶信任、提煉的互聯網玩法、打通銀行端快捷支付,今天把微信送上了火箭”“支付寶修路,微信在上麵開火車”。
連騰訊內部人士也感慨:“微信紅包幾乎不費騰訊一兵一卒,就讓用戶在自娛自樂的同時,輕輕鬆鬆地‘交出’了銀行儲蓄卡、加入了微信支付的大軍。”
雖然事後騰訊公布的用戶增長數量為500萬,遠低於最初網絡上盛傳的1億,也遠低於支付寶辛勤耕耘8年積累的3億用戶量,但僅靠一夕反擊就能在支付寶隻手遮天的支付領域撕開一個缺口,確實讓支付寶感受到了被挖牆腳之痛。
此前騰訊拍拍並無起色的電商業務,曾令財付通在門外繞了多年不得章法,但依靠微信熟人社交的“馬太效應”,不得不說,微信紅包是騰訊和阿裏巴巴在支付領域正麵交手以來,贏得最漂亮的兵不血刃的一戰。
馬雲也在除夕夜之後,於阿裏巴巴集團移動社交軟件“來往”上發文認栽,稱騰訊此舉為“偷襲珍珠港”,並讚歎騰訊這一役贏得漂亮。
支付暗戰洶湧,戰局未卜
騰訊與阿裏巴巴在支付領域的貼身肉搏由來已久。與不費一兵一卒、零推廣費用就撬了支付寶牆角的微信紅包一站不同,此前二者之間的較量簡直可以用慘烈又血腥來形容:但凡雙方較勁,戰局基本上都是“殺第一百,自損三千”。
早在一年前,兩款打車軟件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明爭暗鬥,就為業界所津津樂道。當時坊間有無數關於兩者爭搶客戶的有趣故事。
一位在廣州做了8年出租車司機的劉師傅,剛剛享受過嘀嘀打車的地推團隊上帝般的服務:主動幫他裝上嘀嘀打車軟件,並贈送了車載充電器、數據線等小禮品,還就地手把手地傳授如何使用軟件接單。轉眼快的打車也用同樣的服務水準找上了他。
這讓劉師傅受寵若驚,嘀嘀和快的不僅拚上門服務,還爭相給劉師傅物質獎勵:“剛開始的時候,嘀嘀不用接單,隻要每天在線6個小時以上,每星期就可獲得40元錢的話費獎勵。快的也差不多。”
在數月之後,嘀嘀和快的相繼改變獎勵方式,要求司機接單後才可獲得獎勵。每接一單,最高獎勵100元,最低10元。司機可以到嘀嘀廣州分公司領取購物卡或者現金,也可以選擇用來充話費,快的打車直接打到司機的銀行賬戶上。除了上述獎勵措施,每周搶單數量第一的司機可獲獎勵一台彩電。“有些人正常生意都不做了,成了搶單專業戶。”一位出租司機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