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年全國“兩會”時政新聞策劃亮點分析(2 / 3)

打通多個輿論場,聯合門戶網站深化“兩會”報道內容。在“兩會”期間,《新京報》除了利用自身的媒體資源,如新浪官方微博、新京報網設置話題,積極與網友互動之外,今年和門戶網站新浪合作重點打造的欄目“國策論”,邀請代表委員共商國是,縱論國策,為“中國夢”描繪了更加清晰的圖景,探尋“中國夢”的實現路徑。同時,欄目“‘兩會’幫你問”服務性報道是《新京報》聯合門戶鳳凰網,幫助讀者、網友向相關代表委員提問。報網合作的結果是強化了《新京報》的內容深度,擴大了《新京報》的報道影響力。

二、重點分析:信息圖表——時政報道的可視化探索

1、信息圖表:為《新京報》“兩會”報道增色

信息圖表是由美國著名學者、圖表信息設計師理查德·索爾·沃爾曼(Richard Saul Wurman)於1976年提出,他認為:“信息圖表設計是一種構造信息結構的方式,設計師應該提取複雜環境和信息中的內核並將其以清楚、美觀的方式呈現給受眾。”①簡單的說,信息圖表就是從海量信息中提取關鍵信息,用簡單易懂的圖形和文字把信息和數據以視覺衝擊力強的圖表形式表現出來,讓信息更加快速、有效傳播。

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會總結上一年的政府工作情況,並提出當年的工作任務及政府自身建設情況,涉及我國國計民生問題的方方麵麵,其中蘊含大量有新聞價值的信息。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每年媒體重點報道的內容。今年,《新京報》采用12個版報道政府工作報告,其中11個版是對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解讀版麵采用文字+信息圖表的方式深度分析報告內容。文字內容主要是對關鍵報告內容的解讀。報道主要亮點在信息圖表,版麵設計不管是色彩搭配還是排版效果都讓人眼前一亮。最關鍵是這種視覺化的表達並沒有丟失文本內容的深度,報道大量提煉數據,以柱狀圖、環狀圖進行比較,讓讀者很容易就能理解這些信息。

2、信息圖表的表現形式

筆者對《新京報》2013年“兩會”報道進行觀察與分析,認為信息圖表在時政報道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凸顯關鍵信息數據。數據在信息圖表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抽象、枯燥的數據在信息圖表中形象化,能夠幫助受眾理解一些重要的時政問題。如3月6日《一張圖讀懂政府工作報告》,《新京報》提煉政府工作報告中“十大關鍵數字”,如“國內生產總值51.9萬億元,躍升世界第二位”、“今年企業退休養老金繼續提高10%”等關係我國國計民生的關鍵信息數據,受眾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了解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讓枯燥冗長的政府報告可讀性大大增強。

呈現事物發展趨勢。傳統的統計圖表如條形圖、餅狀圖、折線圖在展現新聞的發展變化時發揮很大的作用,統計圖表清晰、直觀。如3月12日《釋放改革紅利從收入分配開始》,折線圖表現10年來基尼係數、10年來GDP增長,用條形圖表現10年來收入增長、2011年各行業年收入差距等內容,信息圖表形象的反映出我國目前貧富差距、地域差距、行業差距之大,凸顯出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性。

圖解過程、梳理流程。《鐵道部大事記》是《新京報》針對國務院機構改革、鐵道部即將撤銷的新聞報道,《新京報》用一整版的信息圖表回顧了鐵道部自成立至今撤銷大事記,整張信息圖表主體是一條長長的鐵路軌道,一列火車從站台開出來,沿著長長的鐵路軌道,按照鐵道部曆史發展軌跡,配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將複雜的曆史及其信息以相當生動的形式反映出了,讓讀者一目了然,增強了信息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