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華台”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台下也擺著一些座椅,似乎與台上的等級要略遜一籌,也呈圓形布置,再過來一點是一圈大柱子,用來支撐二樓,在柱子與牆麵之間還有一段距離,用於行人,間或也會有表演助興的在其上展示,或舞或歌,或彈或唱,也是極為新奇。
這中間還有一段設有櫃台,請的是吳伯推薦的一位好友做掌櫃,與張二狗一同管理“玉華台”,李商胤請了畫師將他設計的菜式畫成一幅幅宣傳畫,張貼在四周的前麵上,雖然沒有照片那樣筆真,但也能做到形貌兼備,秀色可餐,讓人看了就有一種想吃的衝動。
至於菜單,也是兼顧了這個時候常有的的菜式,畢竟還要考慮到有些人不一定能適應新的變化,當然李商胤也不放過大膽嚐試的想法,所以在菜單中自然而然的出現了很多二十一世紀常有的菜式,例如“青椒炒蛋”、“青椒肉絲”、“麻辣豆腐”、“酸辣白菜”等等。
這是什麼東西?這也算是菜?這樣的質疑當人肯定會有,畢竟對於這些故人來說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紅紅綠綠,色彩搭配很鮮明的菜式,但是有隱藏不住好奇心,於是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誕生了,正所謂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他奶奶的!這些菜雖然看起來有些怪異,但是吃起來果真還是另有一番味道,妙哉!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久而久之,人們就不會對這些菜式大為質疑,反而因為樣式新奇,口味獨特,而漸漸喜歡上了這些菜式,有些人甚至為了品嚐這些才是而特地來到“玉華閣”,一時間吸引了不少客源,更為甚者,竟然引起異常浪潮,大家都以吃“玉華閣”的這些新菜式為時尚,那些有錢的大款們,更是為次出手闊綽。
這正是李商胤希望看到的局麵,再加上顧客強烈要求,他也就安心的加大了投放新菜式的力度,這樣就還苦了“玉華閣”的大廚了,剛剛還沒有學會一道菜式,李商胤又出新招,又有新的菜式需要學習,久而久之,竟然彙錄成厚厚的一個食譜,不禁懷疑李商胤是不是出自出生的,要不然他怎麼會這些千奇百怪的菜式,並且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難道自己以前都是白學了。
好在這個大廚有一種好學的心態,並且這種心態甚至到了癡迷的狀態,望著李商胤一個有一個的搬出新菜式,縱然應接不暇,但是他卻很細心的研究,甚至連休息的時候還加班,做夢的時候嘴裏還不消停的喊著什麼“鹽兩勺……黃酒少許……”,天天還纏著李商胤教他,對李商胤佩服的那可真叫一個簡直六體投地啊,在他眼中,李商胤還真他媽的成了一個活脫脫的廚神了。
轉完了一樓,在一個角落裏,經過兩轉樓梯,就可以上到二樓了,二樓布置的要清靜一些,正是雅座,四周特地開了許多窗戶,每個窗邊都擺設了桌椅,這些桌椅無論從做工還是從樣式上來講,都比較精致一些,檔次高了一些,價位當然也要漲一點。
每張桌子上,李商胤都特地製作了兩份精美的菜單,顧客可以照著菜單點下自己想吃的菜式,每張桌子之間都或用柵欄,或用屏風遮擋,一切都布置的古色古香,讓人坐在其間就有一種享受的感覺,再配上美酒佳肴,感覺更佳。
整個二樓被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區,共為“春華”、“夏盛”、“秋實”和“冬晴”,在每個區域內透過窗戶看到的景色也大不相同,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喜好或心情自由選擇,在這裏為了體現人性化,李商胤還專門設置了“洗手間”,說白了就是廁所,讓顧客在吃飯的時候避免了內急的尷尬,需要時竟然也會向現代人一樣,很有禮貌的說句“我去一下洗手間,請自便”。
二樓至上還有一層,這一層的檔次不免有提升了一截,有些時候,即便你有錢,也不定能夠步入其中,除非你有權,那就另當別論了,因為李商胤不想和有權勢的人產生糾葛,當然你可以預訂,隻要你能預訂上,即便有比你有錢的人來,他也別想霸占你的位子,因為這裏是“玉華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