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號,清明節。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隻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麵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隻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隻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山中。晉文公便命人上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麵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隨後下令放火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麵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隻見那棵燒焦了的老柳樹枯木逢春,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複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小心的折下一條柳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複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這便是清明節的來曆。
今天天氣晴朗,有風,吹在人身上覺的很愜意。
黃河客棧,後院。
初春的早晨空氣有一絲淡淡的涼意。
曲天輸的心情很好。
張振東的心情也很好。
曲天輸道:“大哥,你我這一站,可以說是武林中二十年來最值得暢談的一站。”
張振東道:“不錯。”
曲天輸道:“這本是轟動武林的一件盛世,然而並沒有人知道。可惜。”
張振東讚同,道:“確實可惜。”
曲天輸笑道:“大哥,要不我們邀請幾個人來。”
張振東道:“你想天下人皆知,人山人海嗎?”
曲天輸道:“大哥誤會了小弟的意思。”
張振東道:“你啊,已經夠出名的了,若是過了今日隻怕會更出名。”
曲天輸還是一個少年,俗話說少年得誌,試問哪個人在少年的時候不想出名,天下皆知。
兩人邀請了玉情傾師姐妹三人,青衫書生,老周五人。
五人知道後,自是一口答應。
一個是武當派的棟梁。一個是在江湖上風頭正盛的絕頂劍客。
這樣兩個人之間的決鬥,多少年能遇到一次。
這樣的決鬥,本該天下皆知,而此刻卻隻有僅僅五人知道。若是傳了出去,天下人都會覺的遺憾終生。
自己有幸遇到,而且還是被決戰的人邀請,隻要是個正常人都不會拒絕。
兩人決戰的地點在碭山最出名的黃河闊道。
黃河闊道,風景迷人。兩旁梨花如雪,倒影在水中,比在枝頭上更吸引人。
曲天輸,張正東,相距三丈,各自看著對方。
決戰已經開始,誰會先出第一招。
一旁觀戰的五人恨不得兩人立刻打起來。
心裏雖然急,嘴上卻沒有開口催促。
一陣風吹來,帶著一瓣梨花。
曲天輸的手指動了,他的劍已出鞘。
這是一把怎樣的劍。
劍出鞘的那一刻,一旁觀戰的五人不由的楞住了。
或許這不是一把劍,隻是小孩子手中的一件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