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度王國的“白馬王子”(3)(1 / 1)

百度王國的“白馬王子”(3)

2015BAT三巨頭任性的“燒錢大戰”

自由能夠創造平等。在百度,大家既不叫李彥宏為李董,更不稱呼他為李總,而叫他Robin;在公司中,李彥宏辦公室的門永遠不會關著,他隨時歡迎任何一個員工敲開門和他溝通;即便是在餐廳用餐,李彥宏去晚了也一樣要等位;而在決策討論時,即便來自李彥宏本人的意見也未必被采納。一個至今在百度員工中流傳的故事的是,在給“百度Hi”取名時,李彥宏的意見並沒有得到多數支持,之後他在博客裏寫到,“雖然百度小聲是我喜歡的名字,但百度並非總是我說了算,所以就叫Hi吧。”

作為管理上追求自由和分權的重要標誌,李彥宏在百度非常強調團隊的作用。一直以來,百度的產品開發就以非常“自由”的狀態進行,員工有了好的創意可以自由彙報給李彥宏,如果經過研究後得到了同意,項目小組會立即成立,成員從各個部門抽調。為了激發團隊的作用,從兩年前開始,李彥宏就個人出資在百度內部設立價值100萬美元的“最高獎”,獎勵那些遠遠超出預期完成重要項目的團隊,同時李彥宏特別強調,“團隊裏不能有總監及更高的領導,這才能保證優秀人才真正脫穎而出,獲得相應回報。”

在過去六年多的時間中,李彥宏還不斷地在員工耳邊發出“我們距離破產隻有30天了”的警報,他他對產品創新的要求有著如同蘋果喬布斯那樣的苛刻與執著。在百度,李彥宏有個綽號叫“百度第一QA”(品質保證),他每天使用產品,發現了技術問題或體驗不好,就會隨手往的郵件組裏“投個條”,像一個最普通的用戶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是抓百度Bug最多的人。

創業文化的傳承是李彥宏正在考慮的一項最深遠的管理工作。一方麵,百度的許多創業元老或者離開,或者退休,同時百度目前已有17000多名員工,按照以往的增速估算,突破2萬人就在幾個月後。員工結構的變化必然引起公司文化的變異,能否堅守傳統創業文化的基因以及防止官僚主義的出現就成為了最為重要的管理要務。為此,李彥宏在百度專門成立了文化傳播部,而且最近半年文化傳播部對公司大量老員工進行調研後,編寫了一本《百度軼事六十則》,用鮮活的小故事闡釋百度的六條文化——用戶導向、求實、分享、係統、卓越和惜時。此外,李彥宏準備學習聯想,對新員工開展所謂的入模培訓。

“突圍”進行時

自從2010年穀歌從中國內地市場退出後,百度在中文搜索版圖上“一手遮天”的形象顯得更加突出和清晰,李彥宏從四麵八方所能聽到的對百度是“壟斷者”的討伐和批判之聲此起彼伏,而且有的上升到了相當高級的層麵。2011年中央“兩會”期間,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互動百科CEO潘海東聯合多名政協委員代表提出相關議案,要求在法律層麵對百度的壟斷行為作出處理。在潘海東看來,百度是一個內容分發渠道,但同時又介入了內容製作,這兩種職能角色的相互矛盾如不能加以明確並區隔,百度會很難站在公正的角度上處理問題。為此,潘海東高調提議對百度進行拆分,將搜索引擎單獨運營,以限製百度濫用搜索引擎的市場支配性地位。不僅如此,潘海東已經向國家工商總局提出對百度市場壟斷進行調查的請求,而且潘海東表示將會提出正式的法律訴訟。

曆來行事低調並且不喜歡拋頭露麵的李彥宏雖然截止目前還沒有對潘海東的行為作出任何的回應,但國內搜索市場上群雄並起的狼煙生態他卻不會沒有看到。按照花旗的預計,未來5年中國搜索市場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45%,而且搜索也是國內廣告收入增長最快的領域。因此,麵對著如此肥美的市場以及百度手中高達8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和利潤增長率,包括阿裏巴巴和騰訊在內的國內兩大互聯網巨頭決不會停止“搶食”行動,與此同時,以奇虎360和搜狗為代表的IT新銳也會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瓜分搜索市場的激烈拚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