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鎮化發展質量的評價指標體係研究(2 / 3)

2.1 國際機構的研究狀況

在國際統計數據中,有許多經濟發展指數,如GNP(國民生產總值)、人均GNP、三次產業比重、勞動生產效率等,這些與城鎮化水平是息息相關的。

在世界銀行每年的年度報告中,往往會發表各國社會人文發展情況,並會對相應指標略作調整。以2009年《重塑世界經濟地理度報告》為例,與社會人文發展情況相關的統計指標主要有:人口指標(包括城鎮人口比重、年均增長率、人口年齡結構等),預期壽命(男性預期壽命、女性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社會和諧(最貧困的20%人口占國民消費或收入的比重、兒童營養不良的狀況、普及小學教育狀況、促進性別平等、兒童死亡率)等等。

聯合國人居署在《貧民窟的挑戰——全球人類住區報告2003》中,對住區環境這個與城鎮化質量密切相關的領域進行了統計。在國家尺度,報告提出的統計指標有:居住條件(占用的住房單元、住房單元基本條件配置)、城市和農村獲得改善的飲用水狀況、城市和農村獲得改善的衛生條件狀況、能源使用和交通使用(包括傳統燃燒、商業能源、機動車擁有和道路條件等指標)以及社會指標(家庭最終消費占GDP比重、文盲率、城市和鄉村低於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重、難民庇護場所數量)等相關指標;在城市層麵,提出的指標體係包括家庭住房條件、住房指標、環境基礎設施、交通和環境、社會指標和城市管理等6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涉及到了住房質量、居民住房負擔、住房的法律保障程度、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水平、交通設施和通勤狀況、社會貧困及人均預期壽命、地方城市的管理水平等方麵。

2.2 國內有關城鎮化質量的指標體係

2.2.1 學術界的研究

國內學者,專門針對城鎮化質量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張耕田(1998)、葉裕民(2001)、李振福(2003)、李愛軍(2004)和國家城調總隊(2005)等。選用的指標主要包括人口轉化、經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發展、環境改善、城鄉協調和公共安全等幾個領域。現選取其中幾個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研究成果,彙總如下:

2.2.2 地方政府發布的城鎮化質量指標體係

對城鎮化質量進行引導、調控、監測和評比,是近幾年許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的工作。湖南省規委從“(城鎮化)水平提高、經濟發展、生活方便、環境優美和社會安定”等五個方麵,建立了5個一級指標、31個二級指標的城鎮化質量評價體係,以對各州市的城鎮化水平進行比較;廣東省建設廳每兩年發布的《廣東省城鎮化發展評估報告》中,從城鎮集聚發展水平、城鎮要素流動水平、城鎮文明發展水平、城鎮生活服務質量、城鎮環境建設質量和城鄉統籌發展能力等六個方麵,對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進行了比較和排序,並從中選擇十個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標組成“城鎮化綜合指標體係”,對21個地級以上市的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進行了評估;山東省臨沂市提出的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係,從人口就業、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發展、居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等七個方麵,建立了涵蓋16個二級指標、32個三級指標的體係。

2.2.3 與城鎮化質量相近的指標體係研究

目前,與城鎮化質量評價相關性較強、結合各部門事權的相關指標體係有原建設部在2007年度發布的城市總體規劃指標體係,原建設部“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獎”,衛生部的“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委製定的“全國文明城市”等獎項評比的指標體係。其中,“全國文明城市”評比標準是目前最全麵的指標。這些部門製定的指標體係,具有以下幾方麵的特點:(1)以部門事權為主,指標體係專業性強;(2)考察對象實際是各部委對應的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3)同時選取其他部門的相關評價指標,或提出在其他部門事權範圍內的評價要求;(4)在各部門的指標體係中有相當一部分指標雷同或者相似,其中屬建設部和環保部事權範圍的綠化、水質、汙染物排放控製等指標被引用頻率最高。以目前在規劃編製中使用率較高的城市總體規劃指標體係來講,其從經濟、社會人文、資源、環境四個方麵,建立了15個二級指標,27個三級指標的引導體係。

隨著宜居城市建設的興起,民間商業公司、科研機構也紛紛開展對宜居城市的調查、評比和研究。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零點調查公司的《中國公眾城市宜居指數年度報告》、中科院的《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城市科學研究會的《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等。這些調查和研究采取自下而上的視角分別從城市居民的主觀感受以及建立科學的宜居城市評價體係等方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聯合國人居署於1989年創立“聯合國人居獎”,其目的是使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人類住區的發展和解決人居領域的各種問題給予充分重視,並鼓勵和表彰世界各國為人類住區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的政府、組織、個人和項目。從已經獲獎的中外城市來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住房問題都是人居環境關注的焦點,排在第二位的是水的問題。其後是發展的問題,再次是環境與社區,文體、公共衛生、市政設施、文化等問題。

此外,國家統計局科學研究所還就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從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製、文化教育和資源環境等六個方麵,提出了由23項具體指標構成的評價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