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節 聚飲(2 / 2)

“先生,一路好走!”

…… …… …… …… …… …… …… …… ……

樓下的眾人,念著自己同誌或者師長的名字,紛紛將杯中之酒,傾灑在八詠樓下。

“這第三杯,崇禎敬光複會的諸君!若無諸君拋頭顱灑熱血,辛亥年的這場革命,也不會如此輕易功成。諸君都是有功於國家,有功於民族之人,今日,讓我們不醉不歸!”

“幹!”

朱崇禎說罷,一飲而盡杯中酒。眾人大笑著,也將杯中酒飲盡,便各自落座,相談起革命舊事來。

這朱崇禎三杯酒罷,便與蔡元培等人進到樓中,桌旁落座,甫一落座,章炳麟便疾問道:“如何?”

“一切均如所願,”朱崇禎嗬嗬笑道:“袁世凱已經接過總統印璽,明日便正式建府理事了。”

章炳麟一皺眉,有些不滿,“這裏都是光複會的元老,漢王擔心什麼?我問的不是這些冠冕之事,我想知道,你依照唐策,將政治、經濟、社會三權,與袁項城、孫逸仙如何分配的?”

“你便是不問,我也要與大家說個分明的,”朱崇禎伸手取過一支酒杯,在手中仔細的摩挲著,看著那杯上細細的螺紋,摩挲了好一會兒,才抬頭一笑,續道:“袁項城自然主政,孫逸仙要去了經濟之權,說要在十年之內,修築鐵路二十萬裏,強國富民!”

“這孫文,果然還是大炮!”章炳麟嗤笑道:“二十萬裏?隻怕美利堅都沒有這樣的規模,我中華此刻積貧積弱,哪裏能建的起來?”

蔡元培雖然聽得有些糊塗,但也明白了一些,他試探的問道:“這麼說,還有社會一權?”

“這社會權,如今隻是教育權,”章炳麟搶先解釋道:“便是說,光複會解散之後,須挑選其中精英若幹,充實到教育之中,為民國培育英才!”

蔡元培聽完,哈哈笑道:“此正是我平生所願!當為此浮一大白!”

說完,蔡元培舉起酒杯,衝著眾人一示意,便仰脖喝盡。

朱崇禎聽到章炳麟的解釋,輕輕的看了章炳麟一眼,嗬嗬一笑,也不再說什麼,隻是探手入懷,從懷中取出一本書冊,遞給蔡元培。

蔡元培伸手接過,一看封麵,頓時吃了一驚,隻見封麵上赫然寫著“光複會會員名錄”七個大字。

“這名錄,怎麼會在漢王手中?”蔡元培急聲問道。

“當年伯蓀遇難之時,曾將光複會與長江漢留名錄,托付給了張菊生先生,張先生不辭艱難,將這份名錄送到了夏威夷,其後輾轉,便交付到了陶煥卿手中。煥卿遇害之後,我本也以為,這份伯蓀性命所護的名錄,終將湮沒的塵煙當中,想不到,卻又有人將名錄送了回來,交在我的手中。”

“蒼天有眼啊!”蔡元培翻看著這本厚厚的名錄,感慨萬分。

“如今革命功成,光複會即將解散,但光複會七年慷慨豪邁之行,不能隨著解散就湮沒的曆史長河之中,”朱崇禎摩挲著酒杯,似是有些懷想起當年在郵輪上與徐錫麟相伴的時光,“我便想請光複會中出幾個治史能文的高手,依照這名錄上的姓名,為光複會群英作傳,以便讓後來者,知道這場民族革命之中,光複會群英的熱血與英烈!”

“理當如此!理當如此!”蔡元培點頭應道,“我光複會中,若論才學,當推太炎,不知太炎意下如何?”

章炳麟還未答話,旁邊朱崇禎卻接口說道:“民國建立之後,太炎先生要去京城主持漢留五業,恐怕分不得身。”

“這……”蔡元培躊躇起來,他放目看去,卻見許多人都陌生的很,他這才隱隱察覺到,自己雖曾是光複會會主,但久不理事,對會中人員事務,其實已經陌生的很。

正在蔡元培躊躇之時,旁邊座中忽然站起一人,大踏步走到這邊,衝著蔡元培、朱崇禎等人一拱手,朗聲說道:“方才我聽的,漢王要尋人為光複會立傳,可是真的?”

朱崇禎見那人器宇軒昂,麵貌堂堂,心中驚喜,點點頭,說道:“不錯,兄台可有人選?”

“當然!”

“兄台舉薦何人?”

“不才正是區區!”

“你又是何人?”

“陳慶同!”

這時章炳麟的學生錢玄同、周樹人已經靠了過來,見陳慶同說的簡單,錢玄同便向眾人介紹道:“仲甫兄是安徽光複會的主事人,辛亥年革命時做過安徽省都督府秘書長。”

“原來是你!”朱崇禎笑道:“既然是你,這立傳之事,交予你手,倒是所托得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