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銷觀點
作者:楊江濤
跳出“賣點”看商品
營銷人早已經習慣了商品賣點式的思考方式,從一開始我們就慣性地尋找商品差異、特色,然後再決定商品的賣法。但是,這種微觀思考方式已經禁錮了我們的思維,以至於一葉障目不見森林,那麼營銷能否跳出具象來宏觀地看商品呢?
原來商品還有另外兩種特性:平台化與模式化。
撲克是“平民”,麻將是“貴族”
撲克牌就是一種平台化的商品:它成本造價低,到處都有賣;它可以在許多地方玩,甚至狹促如火車的旅行途中,並且不限人數--三個人“鬥地主”、四個人“雙升”等,甚至一個人也可以玩玩算命遊戲。
之所以說其平台化,是撲克牌能適應各種各樣的場合,它本身就變成了平台。本來玩撲克是需要一個場合,比如說桌子--即玩撲克的平台,後來發現椅子上也可以玩,甚至在床鋪上也可以。撲克適應了這麼多平台,反過來,這些桌椅反而依賴撲克為平台了,撲克這個商品就平台化了。
麻將就不行了,它對玩的人數有嚴格限製,“三缺一”就不行。麻將的成本也相對較高,除了它的材質比較貴外,還必須得有一個專門的麻將桌和舒適的椅子,還得有房間,最好還得有空調,如果你打得久一些,旁邊最好還得配套個冰箱儲存點吃的。
麻將的高門檻決定了不能隨時隨地玩,當然這種高門檻也創造了生意機會,有些茶樓、洗浴中心有專門的麻將室,收費不菲。倘若他們經營的是撲克室,你覺得它還有生意嗎?
撲克牌和麻將的區別形象地說明了平台化與模式化商品的差異:平台化的商品能適應一切場合和一切機會。而模式化的商品帶有某種“訂製性”,還有些高門檻的意味。(薑承剛博士點評:未來,一定是平台製勝。)
王老吉為何用鐵罐
許多國內的企業運營者在營銷策劃上缺乏這個角度的思考,以飲料行業為例,許多運營者竟然對自己的飲料瓶體認知一片茫然,所以選擇瓶體時也是隨意的,發覺PET膠瓶裝貴,就換易拉罐,易拉罐有難度就換鐵罐,鐵罐成本高就換玻璃瓶,完全是“成本+隨機”導向地選擇瓶體,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瓶體與自己商品戰略是什麼關係。
PET膠瓶裝的飲料,很明顯是“平台化”的飲料,因為PET膠瓶裝的便攜性決定了你可以隨時隨地飲用。易拉罐和鐵罐很明顯是“模式化”的飲料,更方便放在桌麵上,所以聰明的您就知道王老吉(這裏指老牌紅罐王老吉)當初為何根本用不著PET膠瓶裝了。因為鎖定的消費場合在餐桌,根本沒必要另擴PET生產線,當然後來王老吉也開始有膠瓶裝了,那是因為王老吉從“模式化”的商品朝“平台化”商品的邁步。
王老吉最初的成功就在於其商品的“模式化”,當初它根本沒有多少實力殺向商超,所以王老吉奔向了餐飲通路,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消費者不是隨時都怕上火的,而隻有在吃東西時,看到辣的烤的食物等“記憶檢索”條件時,才會讓人想起吃多了會不會上火,而就在想起的一刹那,旁邊的冰櫃裏剛好存放著王老吉,你順手就可以拿到,所以王老吉的銷售達成就在於那幾秒鍾。
對比下白雲山涼茶,宣揚“熬夜上火,就喝白雲山”,我們知道有兩種行為容易導致上火:一個是吃東西,已經被王老吉搶占;一個是熬夜--人們通常都在哪裏熬夜啊?家裏、網吧、公司,酒吧裏熬夜不算,因為當事人不覺得自己熬夜,如果是家裏,那就得讓你的商品進入到他家的冰箱裏,如果是網吧,就得進入網吧通路,如果是公司,是不是得進入到寫字樓的自動售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