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內蒙古東部盟市化肥施用及其環境影響的分析(3 / 3)

三、化肥施用對環境影響分析

(一)化肥施用和環境汙染

從上述的結果可以看出,近些年來,化肥施用量的增長速度非常快,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從而不斷增加了糧食高產量,逐漸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對土壤來說,施用化肥不僅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性狀,而且還能對植物創造生長的環境,從而提高農產品的高產,這是化肥所帶來的好處。但是,化肥也有它的不足,化肥施用量並不是越多越好。一般來說,各種作物對化肥的平均利用率,氮為40-50%、磷為10-20%、鉀為30-40%。任何事物必須要適度。化肥施用量過高,不僅對種植沒有好處,而且對環境的影像也很大,從而對生態環境的汙染程度越來越嚴重。化肥、重用輕養,會導致耕地質量、農作物的抵抗能力下降和環境汙染等不良後果。必須讓農民了解現有的施肥結果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生產成本較高的現狀;改變傳統的觀念,提高生態意識,增強環保觀念,促進農業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二)化肥對人體的影響

現代社會,一邊是高速運轉的農藥市場,幾乎不用農藥,化肥就無法運轉。農藥的毒素在人體內流入後,各種各樣的怪病就會普遍爆發,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幾乎成為常見病;而另一邊是化肥、農藥會給人類帶來困境是必然的。

(三)施用與土壤生態環境

長期施用化肥對土壤的酸度有較大的影響,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使土壤的膠體分散,土壤結構被破壞,最終導致土壤板結。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成本以及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生產力也慢慢降低。由各種不同鹽類組成的尿素、二銨、複合肥等肥料,進入土壤之後,就會使土壤溶液的濃度越來越增加,從而產生土壤形狀的破壞,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的根從土壤溶液中不能吸收水源的,將細胞質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中,直接導致農作物的“燒苗”,從而影響作物生長。

(四)化肥施用與大氣環境

化肥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氮肥上。隨著化肥的大量施用,大氣中氮氧化物含量不斷增加。在種植農作物上施用氮肥之後,一部分的氮肥直接從土壤表麵上揮發成氣體,進入大氣。另一部分氮肥以無機或有機氮肥形態進入土壤,在土壤的微生物作用下會從難溶態、吸附態和水溶態的氮化合物轉化成氮和氮氧化物,進入大氣,使空氣質量惡化。

四、結論

本文主要是以1995-2010年的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陳巴爾虎旗以及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為例分析了化肥施用現狀以及化肥施用量與糧食產量之間的關係。調查結果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耕地麵積持續加大,糧食作物播種麵積也迅速上升。同時,化肥使用量慢慢增加。直到現在,化肥在農戶的糧食產量增加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巨大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有所上升,從而糧食產量也逐漸上升。化肥對農作物、糧食產量的作用特別明顯,兩者之間成了正比關係

總得來說,雖然化肥對糧食生產、糧食增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對環境、人體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隨著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流失到環境中數量也就越來越多,環境的汙染程度越來越高。對人體來說,跟環境的遭遇其實一樣的。如果想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價值觀做起,正確全麵地認識化肥。

參考文獻:

[1]鮑先碗.化肥、環境與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J].統計與決策,2007(1).

[2]林葆,林繼雄,李家康.長期施肥的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變化[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

[3]王聖瑞.陝西省和北京市主要施肥狀況的評價[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2.

[4]屈寶項.農業中的化肥使用與環境影響[J].環境保護,1994(8).

[5]內蒙古統計年鑒.內蒙古出版社,1995-2010.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