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為方向培養和發展生態農業
(一)拓展生態農業示範基地,通過示範效應帶動生態農業發展
在基礎條件較好的專業鄉鎮或專業村建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如城山現代農業示範區,白薑、鳳丹、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特種畜禽水產等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在示範區淨化產地環境,控製農藥、化肥、飼料、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通過循環的方式,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和汙水,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發展;加快農業循環經濟試驗區、新橋高科技農業示範園、梧桐樹標準蔬菜園、三泉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4大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通過生態農業示範基地標準化生產的規模經濟及品牌示範效應,以點帶麵,全麵帶動生態農業的推廣。
(二)結合生態農業觀光園,開發鄉村旅遊
銅陵的農業觀光園建設要注意以下方麵:產業布局要具有小、巧、精、全等特色,組織形式多樣化;認清觀光農業的市場定位,加大宣傳力度,努力使觀光園產生品牌效應;配合生態農業觀光園有針對性地開發特點鮮明的旅遊線路、旅遊項目與產品。如開發建設天門鎮天目湖漁業休閑帶、西聯鄉夢裏水鄉休閑帶、老洲鄉與胥壩鄉洲島風情觀光休閑帶、鳳凰山景區山區休閑帶、新橋高科技農業示範園農業觀光帶等5大鄉村旅遊線路,配合農產品品嚐、鄉村娛樂及土特產品購物等項目,建設一批觀光型、度假型、休閑型“農家樂”,爭創省級“農家樂休閑旅遊特色鄉鎮”。
(三)因地製宜,創新多種生態農業經營模式
如以生態庭院或生態戶為單位的低投入模式,這對農戶經營為主而又積累不足的農村來說是最佳選擇;圍繞農業產業生態化的產業組織建設,加強龍頭企業的培育,進行“公司+農戶”等製度創新,通過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按照市場需求調整農產品品種布局和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深化對農村土地製度的改革,鼓勵以市場為導向,土地向生產能手、經營能手集中,推廣以現代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自負盈虧的家庭農場為主的生態農業模式等。
三、以重點領域為主發展生態服務業
《銅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把銅陵打造成為皖中南現代商貿中心城市,成為皖中南物流中心、沿江物流區域中轉樞紐和泛長三角物流內聯腹地。”規劃明確把銅陵打造成“皖中南現代商貿中心城市”。《銅陵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草案)提出銅陵城市性質是“國際銅產業基地,長江中下遊重要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皖江地區商務貿易、休閑旅遊服務中心。”可以說,物流、商貿、旅遊一直是銅陵服務業努力的方向,應該成為銅陵生態服務業發展的重點。在抓住重點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搞好服務業布局。比如,老城商業中心、天井湖區域,發展定位可以是以商業、休閑、娛樂為主導;西湖濱水區,發展定位可以是商務、會展、政務、文化、科技、教育、體育為主導;橫港物流園區、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物流園區、車站新區物流園區可利用水路、公路、鐵路的綜合運輸條件,建設商貿服務為主導的服務業;大通古鎮的曆史文化資源和自然山水資源豐厚,可以借此形成以旅遊服務為主導的服務業;江南文化園、國際銅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可形成銅文化藝術產品研發、評估、生產、交易與展示中心。不容忽視的是,雖然服務業所消耗能源比重不大,但也會產生許多廢棄物,必須加強對服務業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同時控製高耗水、高耗能的洗浴業、洗車業、洗染業等增長速度,努力形成與銅陵資源供給能力相適應的服務業生產經營體係。
參考文獻:
[1]銅陵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EB/OL]銅陵市統計局網,2012-8-16.
[2]高原.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衝突與協調[J].前沿,2009(9).
[3]穀樹忠胡詠君周洪.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路徑[J].資源科學,2013,35(1).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