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繼續拍爬山的戲。相比上午隻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下午的時間更加充裕一些。上午拍的是他們從山頂往下走的正麵鏡頭,下午機位調整,拍他們爬山的背影,依舊是喪心病狂的長鏡頭,依舊是上午的兩個群演,背著裝著石頭的箱子在前麵打頭,後麵跟著的兩人幾乎是手腳並用。
從最近的南泉縣城到馬劍羚和羅明要下鄉的鳳凰山,山路需要走兩天。兩個剛剛從城市裏被趕出來的學生,他們除了身體的疲勞,還是絕望,因為他們幾乎看不到未來,整個人都變的行屍走肉。
要展示這些的,是長鏡頭之後的近景和特寫,但依舊沒有台詞。
馬劍羚要比羅明個子高,身體也要強壯在一些,在羅明步履踉蹌,跌跌撞撞的時候,走在他身後的馬劍羚時常要扶他一下或者拉他一把。
“哢!”
在拍一個他們踩著台階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特寫鏡頭時,戴斯傑第一次在鏡頭還未拍完的中途喊停。
“陳昆,你這樣,你把你那雙解放鞋的後跟拉下來……對,就這樣踩著後跟,跟穿拖鞋一樣,就這麼趿著,對!”
說著,他還很詳細地解釋他這個設計的用意,道:“因為這個解放鞋不透氣,象你們這麼爬山走山路,特別容易出腳汗。還有這個是橡膠底的,出了汗之後全在鞋子裏,滑膩膩的特別不舒服。這麼趿著,可以稍微散發散發,涼快一點。這樣出來的畫麵可能更加生動一點。”
聽著,戴斯傑的解釋,李睿突然明白了,他其實是個非常摳細節的導演,但是他的這個摳卻不是摳演員的表演,而是所有呈現出來的這個東西必須符合那個年代。
他原本就是那個年代過來的,所以他非常熟悉那個年代的所有的細節,反而倒是把演員的表演給忽略了。
所以這也就說明了在原版中劉曄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尬演的畫麵。
戴斯傑要拍的就是想描繪他曾經曆的那個時代,在原版中周訊為什麼演的好?那是因為她演的小裁縫其實就是她自己;陳昆為什麼演的的?因為他有過一個苦難的童年,他更能體會被迫到邊遠山區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羅明那時候的心境。
而劉曄為什麼演不好,大概除了李睿之前猜測的他還沒有從藍宇這個角色裏走出來之外,恐怕跟他的家庭和出身有關係。
出身於電影之家,又是家裏最小的孩子,從未吃過苦,體驗過人生的落差,一路走來都非常順利,所以他自然就演不好馬劍羚。
如今的馬劍羚換成了李睿,雖說他現在表演經驗要遠比劉曄來的豐富,但是他此時其實麵臨的是跟原版中的劉曄一樣的問題。
他的家庭出身雖然不能跟劉曄那種電影之家相比,而且童年家庭的變故甚至要比陳昆遇到的要早的多。
但是他要比陳昆幸運的是,他有一個極度疼他的父親,幾乎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在最大程度上彌補了他失去母愛的感受,而且從小到大,他從未感受過生活的艱辛,更別說人生的落差。更為幸運的是一個神奇的夢,讓他擁有了超越所有人的外掛,一路走來,比大多數人都要順暢,幾乎已經成了人生的贏家。
而馬劍羚,或者說戴斯傑他年輕時所經曆的那一切,於他是如此的陌生,沒有任何記憶,也沒有任何可以參照的對象。
他怎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