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影片《秋日傳奇》中熊的象征意義(3 / 3)

塞繆爾執意要參與戰爭,上校告訴他沒有一場戰爭是文明的,崔斯汀親眼目睹弟弟在戰場上被亂槍打死。崔斯汀幾乎陷入了瘋狂的狀態。塞繆爾的死在父親的意料之中,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幻滅,當艾弗瑞帶著崔斯汀取下的塞繆爾的心髒回到原野,上校沒有太多的悲傷。弟弟塞繆爾的死成了崔斯汀心中永遠的痛,它總是揭開崔斯汀內心的傷疤,也成了艾弗瑞羞辱崔斯汀的借口。塞繆爾的死,讓蘇珊娜和崔斯汀在無言的絕望中靠近,擁抱,相愛。艾弗瑞在失望中離開了家,去大城市實現自己的價值。他依靠自己的睿智和聰慧,在現代文明的社會裏事業有成,如日中天。而此時的崔斯汀,抵擋不住心底的召喚,任憑蘇珊娜柔情似水,也留不住他那一顆渴望甚至需要流浪的心。

崔斯汀七年後的歸來又打破了固有的平靜,一刀和已經中風的父親還像當初那樣愛他。崔斯汀回來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與伊莎貝爾結婚生子。而幸福的真實含義正在於它的轉瞬即逝,初建的幸福家庭在飛來橫禍中蕩然無存。崔斯汀的野性再次被激發,他選擇了大自然的暴力法則,用一顆複仇的心消滅了敵人。艾弗瑞也心平氣和地接受了現實的悖論,崔斯汀再次為了自由而遠行,驛動的心沒有平息。

崔斯汀內心有熊的咆哮,內心有種抗爭的力量,有種大自然的本能的野性。他能清楚聽到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他尋音而作而息,不受任何約束,生活在邊緣地帶,在今生和來世之間遊蕩,他擁有能駕禦理性的感性不羈,用暴力征服了神,成了不老的傳奇。他最終的死也像物競天擇一樣歸於自然,回歸於靈魂。

五、結語

“有些人能清楚地聽見自己心靈的聲音,並追尋著這個聲音生活,這樣的人,不是瘋了,就是成了傳說。” 影片《秋日傳奇》的開始如是說。

芸芸眾生中大概隻有1%的人顯露了這種原始性的內心呼喚——所以他們成了傳奇,剩下的99%守著各種清規戒律過著循規蹈矩的日子——所以他們成不了傳奇。片中這句台詞很好詮釋了這個道理。

在荒蠻世界,力量限製自由。幼小的崔斯汀明白,隻有戰勝強大的對手,才會更接近自由,他選擇了草原裏最為強壯的熊。與熊的廝殺讓他聲名遠播,讓他在草原與森林裏縱橫馳騁,呼吸著自由的風。當崔斯汀的鮮血和灰熊融合,他們就已經是一體了,骨子裏的狂野和剛強,注定了孤獨和傳奇的色彩。最後,崔斯汀英勇死去,死在鮮血和搏鬥中,熊在印第安說法中是代表英雄的靈魂,這樣的死法給了生命一個詮釋。

《秋日傳奇》中一刀所謂的“心中的熊”其實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本我”和“超我”的衝突是永恒的,這衝突便化為了熊那銳利的爪牙撕咬著無數人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張萍萍.從文化研究角度評析美國電影《秋日傳奇》[J].老區建設, 2010(04).

[2] [美]亨利·納什·史密斯.處女地——作為象征和神話的美國西部[M].薛蕃康,費翰章,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 張穎.《秋日傳奇》中的西部文學因素[J].電影文學,2011(15).

[作者簡介] 王雨連(1972—),女,河北唐山人,文學碩士,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外語係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張震(1979—),男,河北邯鄲人,文學碩士,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外語係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