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眉飛色舞”“躡手躡腳”“趁”“被外婆打手”“乖乖地擺好桌子”這一係列非常生活化的神態、動作的細節描寫,極為傳神地描摹了恩愛老年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傳達出無限的情思,使這一形象顯得真實,豐滿。文章能夠以情感人,得益於作者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與深刻體驗。
二是精心煉字,以少勝多。
在細節描寫中,我們要選擇恰當的詞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一篇應考作文要求寫800字,但出彩的字(詞或短語)往往隻有“一個”!所謂“一字立骨”,就是因一字(實則詞或短語)之功,主旨畢現。如有一篇學生習作《把傷痕當酒窩》:
我下樓找來了一位老人到家裏收廢品。可當他快要離開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手表不知道弄到哪兒去了。我懷疑是他拿的,便高聲嗬斥,叫他還給我。父親一個箭步上前製止了我,並從他包裏拿出了我的手表。原來父親今天上班時看見我的表停了,就拿去換了一個電池。正當我準備道歉時,老人笑了……
題好一半文。此題好在有“象”又有深刻的內涵,好在所統攝的事情很小點化的意義卻很大,好在同所敘之事用語不同卻有實實在在的植根點——“正當我準備道歉時,老人笑了……”,其中的“笑”字入木三分,含義深刻。而如果能將標題換為“變傷害為酒窩”,就更為精彩了:不僅更能體現“收廢品”的老人豐富的內心世界,還能表現“我”因之而“除去精神垃圾”的勇敢態度。高考作文有時可以“自擬題目”——這是看似不作要求的重大“要求”。標題中有“酒窩”的事物,能支配它的還有“笑”這個動作。文章中寫到“收廢品者受到精神傷害時,卻笑出了酒窩”,一個“笑”字把標題中蘊含的旨意“寬容”顯示出來了。
三是巧用修辭,合理想象。
徐誌摩的名作《莎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因為有“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一對人物形象與神態的恰當比喻,使簡短的一首詩頓然變得優美動人,含蓄蘊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魯迅的《藥》有這樣一段描寫:“老栓也向那邊看,卻隻見一群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這一細節,是用比喻的手法來描寫一群麻木的、不覺悟的人們,在冷漠地觀看劊子手殺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動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現於讀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慘遭殺戮,人們卻無動於衷,像看與自己毫不相幹的街頭熱鬧似的,令人傷心痛心。作者那種強烈的憤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熾烈情懷,通過這一細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法國文學大師巴爾紮克說:惟有細節將組成作品的價值。英國作家塞·斯邁爾斯說:就像從很小的孔穴能窺見陽光一樣,細小的事情刻畫出人的性格。趙樹理也說過:細節的作用在於給人以真實感,越細致越容易使人覺得像真的,從而使看了以後的印象更深刻。記敘文中的細節描寫,讓膚淺走向深刻,讓枯燥走向生動,讓單調走向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