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考作文“六要”“六戒”(1 / 2)

縱觀高考成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考作文水平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語文成績的好壞,進而決定考生的命運。那麼,高考作文如何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技壓群芳,脫穎而出,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而獲得高分呢?下麵的“六要”“六戒”或許能助你一臂之力——

一要以情動人,戒一味講究華麗辭藻。語言是文章的外衣,高考作文在服務於內容的前提下,追求語言的生動優美本無可厚非,但切不可重形式而輕內容。如果不在布局謀篇上下功夫,隻是玩弄文字遊戲,在句子的對仗、音節、平仄上大做文章,甚至搜腸刮肚,將平時積累的名言、文段簡單羅列,那就本末倒置了。一味講究詞藻的華麗,隻會給人以詞語堆砌、空洞無物、華而不實的印象。人常說:文以情動人,無情未必真豪傑。縱觀曆屆高考滿分作文,無一不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正是這些真情、摯愛,撞擊出了讀者心靈的火花而倍受青睞,一舉奪魁。相反,那些寫社會不深、寫家庭不親、寫童年不真的無病呻吟之作,隻能被打入冷宮。高考滿分作文的“潛規則”告訴我們,過於追求詞藻華麗、語意含蓄的作文大多命運多舛,因為閱卷老師沒有閑情逸致去字斟句酌,細細品味。

二要合身得體,戒盲目追求文體創新。現行高考作文命題大都是“文體不限”,其命題本意是便於考生馳騁想象,發揮特長,百花齊放,同時也體現出一種語文命題的人文關懷。然而,高考作文因此而盲目追求文體創新的現象儼然成為一種時尚,也帶來了一場災難。各種文體諸如“診斷報告”“通緝令”“說明書”“祭文”“劇本”“詔書”等鋪天蓋地,蜂擁而至,“四不像”作文也頻頻出籠。一時間,弄得不少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其結果連基本的作文法則也丟失殆盡。“文體不限”不是不論文體,更不是亂用文體,刻意標新立異,故弄玄虛;而是要選擇一種最便於表現題旨又便於發揮考生特長的文體。要清楚地明白,不同的作文材料或話題,它們的文體指向是各有側重、不盡相同的。不能憑好惡取舍,更不能盲目趕“時髦”。這就要求考生細細琢磨,選擇一種最佳文體。如話題“外麵的世界”“我想握住你的手”較適合於寫記敘文小小說;話題“站在名人門口”“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較適合於寫散文;材料“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用鐵鏈拴住一隻狗,不一會兒,狗掙斷鐵鏈跑了。原來鐵鏈上的100個環扣中,99個都完好,隻有一個鏽壞了,結果整條鐵鏈連狗都拴不住”,較適合於寫議論文,等等。那些不顧材料與話題的特點隻求文體“搶眼”的做法,實在是無務實求真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隻能自討苦吃。

三要文簡字約,戒刻意拉長文章篇幅。高考作文不同於即興作文,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它一般要求篇幅不少於800字(詩歌除外)。據調查,不少考生對此有些誤解,他們認為高考作文的字數應像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於是,在行文時不分主次輕重,一一道來。有人甚至在結束全文之後,因空白太多而心有餘悸,又勉強“增容”,另加尾巴。這樣的文章,乍一看,洋洋灑灑,好似內容很充實,表達很到位;仔細閱讀卻無異於畫蛇添足,狗尾續貂。據抽樣統計,曆屆高考滿分作文的篇幅大約平均在840字左右,並非長篇大論。因此,高考作文應文簡字約,高度凝練,結構緊湊,力爭以簡短的篇幅(底線800字),完成較大容量意蘊的表達。這樣既便於精心構思,打造精品,又能保證書寫的工整美觀,還節省了大量時間,可謂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