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來看,傳統企業轉型需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消費者主導;第二,O2O線上線下一體化;第三,數據驅動,企業流程再造,構建產業生態圈。
紅領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紅領通過十多年的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個性化服裝定製全生命周期徹底解決方案,並通過數字化大工業3D打印模式,實現了平台化的經營模式。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客戶個性化需求與規模化生產製造的無縫對接,用工業化效率製造個性化的產品,將傳統服裝企業的效益提高2倍以上。“用戶為中心和數據驅動就是紅領轉型成功的核心要素。”朱鐵生說。
同樣特征也是金融行業所認同的。中國銀行軟件開發中心主任工程師劉述忠表示,“在互聯網的渠道下,我們的經營理念從以賬戶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未來的發展模式將會從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為用戶提供顧問式的定製化服務。而麵對新技術、新趨勢,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來付之於實踐,推進整個產業創新轉型。”
工業的新一輪革命正在被信息化和互聯網重構,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帶來製造銷售模式的變化,人、機器和產品將實現直接的信息交流,從而推動製造模式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需要完成物聯、平台化、數據整合,來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和“智”造。富士通(中國)信息係統有限公司副總裁黃邦瑜表示:“富士通提供工業自動化時代的雲架構服務、引領數字化製造的PLM解決方案,應對柔性生產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全製造過程可視化製造執行解決方案、工業4.0時代的物聯網技術等方案,就是旨在提升製造企業的運營效率,縮短新產品的研發上市周期,進一步降低整體生命周期內的運營成本。”
“隻有上下遊產業鏈協同,我們才能將整個生態建設得更好。”徐工信息公司谘詢實施部和兩化融合管理部總監付思敏說:“在信息化和互聯網環境下,企業的生產經營特征從趨同化向個性化轉變,從用戶導向向用戶參與轉變;業務流程管理的範疇從企業內部擴展到跨企業領域的供應鏈流程;強調業務流程的用戶參與和持續改進,實現企業間及消費者間實時在線的業務協作。”據介紹,徐工在全球1000多家供應商實現協同,準時化配送集采優勢,降本增效,首年節省成本2.4億元。
在服務業領域,今年“58到家”投入了很多心血,意在以上門家政服務為惟一的切入點,從提供分類信息的半閉環服務轉變為O2O的閉環服務。相對於傳統的線下搬家公司和家政公司,O2O模式去掉了層層中介,直接連接勞動者和用戶,可以讓用戶享受更低廉的價格和更高質量的服務,讓勞動者獲得更高的回報。58到家CEO陳小華介紹說:“通過匹配算法,搬家師傅和保潔阿姨可以就近接單,更有效地利用時間,更多地接單,賺得更多。有的搬家師傅每個月可以賺到八九千塊錢,保潔阿姨的收入也比線下提高了30%。可以預計,互聯網將會打破單一閉塞的線下服務模式,轉變為高效、便捷的互聯網O2O服務模式。”
正是在底層架構靈活的前提下,才實現了上層應用的快速高效地部署,並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各種新應用的大放異彩。
企業需要完成物聯、平台化、數據整合,來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和“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