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執行力的三個關鍵詞:負責、視角和果敢(1 / 2)

執行力

作者:蔣齊仕

要讓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有一次,我給一個國際組織做影響力的培訓。為了更好地了解學員的期望,我為每個學員安排了課前麵談:用一天的時間,訪談全部12名學員,每個學員大概為30-40分鍾。

客戶方負責培訓的經理安排了一個助手來協助我,這位助手認真準備了訪談的時間表,並把它發給了我和相關學員。

盡管一切都在訪談開始前安排得井井有條,在訪談過程中,還是常常會出現有人遲到的情況。其中有一位學員,幹脆就沒有出現。

訪談結束後,我將有關情況與培訓經理作了交流,他對於有人遲到和缺席感到不解。

他問助手:“是什麼原因他們會遲到或沒來?”

“我也不知道,我早就把訪談時間安排通過郵件發給大家了,而且昨天還給他們發了提醒郵件。”(薑承剛總編點評:提高執行力,要做到:“該說的腰說到,說到的腰做到,做到的要見到”。)助手回答說。

“那你今天在訪談開始前,有沒有直接去找他們?”經理問。

“就這麼點事,我覺得已經服務到家了。還需要像服務員一樣,去請他們呀?”助理對經理的問題表示不解。

“在我看來,你不是在給他們提供服務,”經理說,“你是在管理他們,在通過管理‘訪談’這個項目而管理他們這些Stakeholder(利益相關者)。這是我們培訓部門安排的訪談,我們要對它Take Ownership(主動負責,有主人翁精神),我們要能夠窮盡一切努力,讓它產生有效的結果。”

這是一個典型的關於提升執行力的案例。

在上麵的情境中,培訓經理提到了關於執行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Ownership,我在這裏把它翻譯成“負責”。在外企裏,很多人都會用Take ownership這個詞,來說明或強調一件事由誰負責。

然而,如何才能做到讓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負責?顯然,清楚的崗位描述(Job Description-JD)是第一步。然而,僅僅有崗位描述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份合同,能夠百分之百地定義合作方之間的邊界,更不用說一份崗位描述了。

因此,要讓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最重要的是能夠讓他得到及時準確的反饋,以幫助他及時改變自己的行為,去承擔自己對工作的責任。事實上,上麵例子中培訓經理與助手的談話,就是在向助理提供反饋,以幫助他建立對工作的責任心和主人翁精神。

這種幫助一個人建立責任心的反饋,首先應該來自其直線經理,其次還應該來自與之共事的其他同事。事實上,很多企業在執行力上麵臨的挑戰,都與管理者能否以“幫助下屬成長”的意圖,向下屬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有關,也與同事間能夠這樣相互給予反饋相關。

因此,一個企業或團隊,其成員能否做到及時準確地就彼此的行為給予反饋、並以開放的方式接受反饋,是影響其執行力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團隊成員對其工作有了負責,就建立了一個高效執行力的基礎。但這還不夠,因為每個團隊成員還需要在此基礎上,能夠堅持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問題。

在企業管理中,我們常常會提到“換位思考”這個詞,並會以之為一個人的優點。然而在很多情形中,“換位思考”是個偽命題,除非一個人在“換位思考”之前,能夠以自己的視角,對問題或工作產生了自己的見解。否則,他的“換位思考”就隻是順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