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社會管理的一場革命(2 / 3)

二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全覆蓋。即積極創新培育模式,充分利用農村現有各類社會資源,通過采取能人大戶領辦、村組農戶聯合、院校基地合作、龍頭企業帶動、流通市場鏈接等方式,因地製宜、不拘一格地培育各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通過建立健全各種協會、專業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組織,把所有農民都納入到這些組織中,以幫助農民解決很多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及生活中的困難,發揮這些組織的紐帶作用,把傳統的農業生產中“小而全”的封閉式籬笆拆除,使眾多農戶融合成一個內在的利益共同體,通過細化分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在對接市場中發揮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是農村維穩組織全覆蓋。即立足於“讓農民自己幫自己、自己管自己,有事大家管、有情況大家幫”,探索建立“3+1”組織模式。這裏的“3”,一是在村一級建綜治工作站,設“一幹兩員”,即綜治專幹、治安隱患信息員和矛盾糾紛調解員,專抓農村社會穩定和安全;二是在過去生產隊或居住片區的基礎上,建綜治小區,設綜治小區區長,管40~60戶;三是綜治小區下設綜治小組,每10戶選1個威信高的人,擔任保安員和民事糾紛調解員,來管理10戶之間的事。這裏的“1”,是在各村成立一支由5~15人組成的治安巡防隊。建立“3+1”組織模式,目的是為激發調動村民熱愛家鄉、奉獻家鄉的積極性,讓農民主動參與到基層管理組織中來,分解村一級的工作擔子,減少社會管理層次,縮小社會管理幅度,增強基層管理的“親和力”,實現黨委、政府管理與農民自我管理的有機結合、有限警力與無限民力的有機結合,使基層的矛盾和問題能夠及時得到發現和解決。

四是基層黨的組織全覆蓋。即在認真做好“村兩委”換屆掃尾工作基礎上,逐步把農村各級黨組織建立健全起來,把黨員都納入到組織體係中去,把黨的組織建到各種經濟組織、綜治維穩組織和基層民主組織中去,建到園區、社區中去,努力實現黨建工作與具體工作的有機結合、同步推進,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管理優勢、服務優勢。使群眾走到哪裏,黨的組織就建到哪裏,圍繞產業發展,搞研究、供信息、傳技術,與群眾一起研究發家致富、做大做強產業,搞好社會化服務,不僅解決如何把農民組織起來的問題,而且解決由誰來組織農民的問題。同時,堅持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建立“四個覆蓋”的對接機製,促進各類組織融合、均衡發展,使黨組織在統籌協調中實現對農村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穩定工作的有效領導,有利於轉變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農村工作的方式,逐步實現由直接決策到出謀劃策,由直接指揮到引導服務,由直接領辦到搭建發展平台的轉變,進一步提高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水平。

三、“農村社會管理的一場革命”

課題組調研發現,肅寧縣實施“四個覆蓋”,找準了加強基層黨建和黨的領導、組織農民與解決農村各種問題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實踐效果,是農村社會管理模式的重大創新。

基層民主組織全覆蓋使農民成為“當家人”。通過建立村代會作為常設性議事、決策機構,整合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村民理財小組,成立村民監督委員會作為監督機構,對村級重大事務實行民主提議、民主商議、民主決策、公開承諾、監督執行“五步工作法”,使村民各項民主權利得到了落實,當家作主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另外在原“村兩委”即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之外增加“兩會”即村代會和村民監督委員會,不僅使村級治理結構更加完善,也十分有利於化解農村矛盾,解決一些複雜問題。現在,全縣253個行政村,已經有158個建立了村代會和村民監督委員會,覆蓋率達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