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枯燥難懂的中醫⑶(2 / 2)

“咚咚……”

小客廳傳來輕輕地敲門聲,不用說,肯定是朵朵小鬼頭來了,果不其然,小客廳的門縫露出大笑臉的朵朵。

“哇,爸爸又在陪著那些客人聊天。”朵朵縮回小腦袋,就要開溜。

“朵朵,有事嗎?”吳用招了招手。

“嘻嘻,爸爸,二奶奶喊吃飯了。”朵朵說完,蹬蹬地就跑掉了。

“真可愛的小丫頭。”李修明笑了。

“李老,這丫頭可不經誇的。走吧!吃了飯,繼續說吧。”吳用笑著道。

吃過飯後,李修明迫不及待地拉著吳用又來到小客廳開始講學了,這也讓朵朵、貝琪、安琪兒、南茜四個小人鼓著小嘴,爸爸好壞,都陪著玩,朵朵小鬼頭想要跟著上去,卻被安娜捉住,“朵朵,不要上去,爸爸要客人說正事,不要打擾他們,不然的話,媽媽她們回來,會打小屁股的。”

“姥姥,貝琪不要打屁股的,會好疼的。”旁邊的貝琪嘟著小嘴,小胖手也護著屁股了。

“噢,朵朵不要被打屁股,都會好乖的。”朵朵眨巴著眼睛,“二奶奶,我去二爺爺那裏學雕刻。”蹬蹬地跑掉了,身後還跟著安琪兒、南茜、貝琪三個小鬼頭跑掉了。

安娜搖了搖頭,來廚房裏做了一些小蛋糕,便端著一些送到老公吳大民他們的工作室裏。

吳用見李修明及兩個學生重新給攝像機換好內存卡,又開始講述自己對中醫方麵的理解——

“不管是傳統的中醫還是現代的中醫,其治療手段不外乎有幾種方式:第一種就是中藥,主是指漢族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藥物,這種藥材按照加工工藝可以分為中成藥、中藥材;而中藥的主要起源於中國,除了植物藥之外,動物藥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蛇膽、熊膽、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殼類如珍珠、海蛤殼;礦物類如龍骨、磁石等都是用來治病的中藥,當然也有少數的中藥材來源於國外,比如西洋參等;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與各種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的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藥知識,由於太古時期沒有文字,這些知識隻能依靠師承口授,直到後來出現了文字,才逐漸記錄了下來,之後便出現了醫藥典籍,而這些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的經驗並便於流傳和推廣的作用;中國醫藥學已經幾千年的曆史,這也是中國人民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由於藥物中,草類占大多數,所以記載的藥物書箱便稱為‘本草’,據有史料的記載,秦漢之初,本草流行已經比較多了,不過太可惜了,很多的本草都已失傳了,更是無可查考了;目前中醫學界內最早的本草著作稱為《神農本草經》,其作者不詳細,根據其中所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的著作而成的。”

“《神農本草經》全書一共三卷,書裏所收藏的藥物包括動、植、礦三大類,共計三百六十五種,每種藥物都標注有性味、功能與主治病症;另外還有序例簡要地記述了用藥的基本理論,比如有毒還是無毒、四氣五味、配比法度、服藥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劑型,可以說是漢代以前中國藥物知識的總結,並為以後的藥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南北朝之時,公元452至536年,梁代陶弘景,把《神農本草經》整理補充,著成《本草經集注》比較係統化的藥學典籍,其中增加了漢魏以後的名醫所用藥物365種,這本書也可稱為《名醫別錄》;每種藥物不但在原有的性味、功能與主治有所補充之外,還增加了產地、采集時間和加工方法等,極大的豐富了《神經本草經》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