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枯燥難懂的中醫⑶(1 / 2)

“病位傳變包括:表裏出入、六經傳變、三焦傳變、衛氣營血傳變、髒腑傳變等;病性轉化包括:寒熱轉化、虛實轉化等;當然還有一些中醫學者說這當中最為神秘的元氣學說:當然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元氣為先天的精華所化生,是人體最為基本、最為重要的氣,由先天之腎所藏,後天脾胃進行濡養,借三焦、經絡流行分布並彌散全身;中醫與西醫是一樣的,都具有完整的理論體係,而中醫其獨特之處,就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中觀及辨證論治;我個人認為主要特點有: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所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的;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之下,這兩者都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當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就會呈現為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采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就是強調‘恒動觀’。”

“我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就是前麵所說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比如季節氣候、地區差異、晝夜晨昏等等,都有著關係,人們的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於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征和發病規律也有所區別;所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之時,一定要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製宜,並非千往篇一律;人體的每一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當中,無論是生理方麵還是病理方麵都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從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者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與實踐來看,我是這樣三大方麵:整體觀,就是指人體的統一性和完整性;人體本身就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由若幹髒器和組織、器官所組成的,每個組織、器官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決定著機體的整體統一性;而人生活在大自然界當中,就會與自然的統一性,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而自然界的變化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人體,而人體的機體則相應地產生反應,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相互為用,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對於辯證診治,我是這樣認為的,‘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當中的某一個階段的病理概括,這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係,能夠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當中的某一個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症狀能更全麵、更深刻、更準確地揭示出疾病的發展過程及本質;而‘辯證’,便中醫常說的四診:望、聞、問、切,就是收集的資料、症狀、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辯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進而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過程;論治我稱為‘施治’,是根據辯證分析的結果來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治療方法;辯證是也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診治就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辯證論治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過程;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狀和體征的,辯證是疾病過程當中典型的反應狀態,中醫臨床認識和治療疾病就是辯病也可以稱做辯證,並通過辯證進一步認識疾病;比如說,感冒表現為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症狀,病屬在表麵,可是由於致病因素和機體反應性質是不同的,又常表現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不同的辯證;也隻有辨別清楚是風寒還是風熱,才能確定選用辛溫解表還是辛涼解表方法,給予恰當有效的治療,而不是單純的‘見熱退熱’、‘頭痛醫頭’的局部對症方法。”

“相似觀念學說,當然這種學說,你們的理解更加與我不相同了,不過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中醫的三個哲學觀,也都是比類的現代科學化;這種分形是上個世紀美國人創立的,而是以一種西醫理論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但分形相似的觀念,中國幾千前就有了,比如著名的陰陽、五行就是最為古老的分形觀,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觀點,也不會強加到你們身上,進而認可。其主要是取象比類、象數學、取數比類的現代化科學化,就是通過類比、象征方式把對象世界聯係的思維方法,運用帶有感性、形象、直觀的概念、符號表達對象世界的抽象意義;中醫與西醫比起來,中醫的治療手段更加的困難,更加的難學。難精,而且中醫的治療手段給人一直都是一種非常神秘、奇幻的感覺,也正是如此,現在真正掌握中醫治療手段的人,並不多,不過,隻要是真正掌握了中醫治療手段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真正的醫療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