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當努力拓展互動的方式和途徑。第一種是質疑—問答式互動。這種互動方式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將一些有趣的問題轉移給學生,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學生同樣可以對老師的授課內容提出質疑或疑問,讓老師能夠及時答疑解惑。比如,我在進行力的概念的講解的時候,首先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什麼是力嗎?大家知道日常生活哪些情況下需要力呢?”其次讓學生親身演示所回答的力。這樣,學生興趣就被充分激發,舉出很多種力的類型,在此基礎上,我適時引導,讓學生得出了力必須是物體與物體的相互作用。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力”這一抽象概念變得生動而具體,學生學得輕鬆,印象很深刻。第二種是體驗—交換式互動。在該互動方式中,學生與老師可以實現角色互換,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由學生備課、授課和解答疑問,老師聽課,並對學生的授課進行鼓勵式點評,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三種是實驗—探索式互動。教師必須合理安排教學計劃,製度合適比例的實驗教學,實驗教學中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動手操作、邊實驗邊思考。
在拓展互動方式的同時,還應在互動的維度上下工夫,努力構建多維互動體係。多維互動體係,不僅僅是“老師→學生”模式的單向互動,而是“老師=學生”、“學生=學生”這樣的雙向、多向互動。在多維互動這一體係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學生要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夠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夠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協助教師備課和教學、共同完成教學過程的多個環節,從而提高能力,加強對課程內容的掌握。
四、保障互動的實效性,避免互動華而不實
在課堂師生互動實踐中,應當對師生互動效果進行合理分析和評價。這是因為一些教師單純為了互動形式、為了互動而互動,這類教師會加強傳統的提問式互動,不斷讓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小組討論,整個過程全班看起來是有充分互動的,但這樣做,學生又能得到什麼?學生的能力真的提高了嗎?以期在諸如公開課、教學評比上取得成績。一些教師,出發點是利用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然而卻忽視了互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忽視了學生對互動過程的感受和評價,導致互動中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互動過程無法得到完善。因此,實踐中,教師要堅持“學生為本”理念,在互動過程多樣化、創新化的基礎上,保證互動效果的程度、廣度與持久性。
五、結語
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的體係和過程,其動態性決定了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師生互動,作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需要師生在思想、環境、方式等方麵同時努力,這樣才能在互動層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娟.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互動的探索與實踐[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2(8).
[2]彭偉巍.巧妙設計問題凸顯互動研究——新課標理念下物理教學中的互動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