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工作記憶看英語聽力理解(1 / 3)

從工作記憶看英語聽力理解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吳曉婷

摘 要: 工作記憶承載著處理信息和儲存信息的任務,在信息處理模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工作記憶容量相當有限。聽力理解由於它的特殊性,對工作記憶要求特別高。本文將簡單介紹工作記憶,並探討如何充分利用有限工作記憶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

關鍵詞: 工作記憶 聽力理解 英語學習

記憶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已經被大家公認。記憶係統的三類記憶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工作記憶)、長時記憶中,工作記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承接作用已經被很多學者證實(如孫玉,1996;陳吉棠,1997,2002;竺金飛,2007,等)。為更好地發揮工作記憶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工作記憶。

一、工作記憶

1.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

在工作記憶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前,心理學家曾提出過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短時記憶是暫時儲存一些信息的地方,容量有限,大約7個不相關的語塊,語塊是指編碼後的有意義的單元。長時記憶裏儲存的是永久性的信息,其信息具有以下特性:有意義、無限量、有變化、要激活。

2.工作記憶與短時記憶。

1974年, Baddeley和Hitch提出了工作記憶的係統概念, 用 “工作記憶”代替了原來“短時記憶”的概念。Baddeley認為工作記憶指的是“對正在被加工的任何領域的認知任務中的信息暫時存儲”。工作記憶係統能同時儲存和加工信息,這和短時記憶概念僅強調儲存功能是不同的。工作記憶是一個有限容量的加工和存儲裝置,當不存在加工任務、單純進行信息的存儲時,個體具有較高的記憶容量;當要求受試者同時完成加工和存儲的任務時,工作記憶容量變小,當加工任務的難度提高時,對信息加工係統的負荷又增加,從而使工作記憶容量再次變小(竺金飛,2007)。

二、信息加工模型

為了更便於理解工作記憶在語言理解過程中的作用,Gagne(1977)提出了如下信息處理模型(桂詩春,2003)。

1.理解信息加工模型。

從這個模型可以看出,接受器主要是眼睛和耳朵,在接受到來自環境的信息後,傳輸到大腦的感覺記錄器。信息經過感覺記錄器有選擇性地聽辯,被送入短時記憶(工作記憶)。工作記憶對信息進行語義編碼後,送入長時記憶。同時長時記憶中的相關信息被提取到工作記憶中,然後經過反應產生器作用於效應器,即嘴巴和手。在整個過程中,工作記憶起著一個中間橋梁的作用,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緩衝器”。工作記憶與長時記憶的關係就如同電腦內存和硬盤的關係。

2.信息加工模型中的編碼過程。

在這個模型裏,我們不但要考察這個模型由哪些結構組成,還要考察結構之間的轉移過程,轉移過程實質上就是編碼的過程。由於工作記憶容量有限,信息在由感覺記錄器傳入工作記憶時應該采用組塊記憶,以增加記憶單位的信息量(段勝峰,2001)。如在一首兒歌中,便用到了這樣一個技巧,部分歌詞如下:A for apple, B for boy, C for cat, D for dog...通過將字母與簡易單詞進行聯係,學生在輕鬆的歌曲學習中不僅能記住26個字母,還能相應地掌握些簡單的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