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數學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策略(2 / 2)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不但解決了學生個人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借鑒與學習,使學生在彌補自身的不足,達到提高自身探究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研究一次函數的過程中,教師現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對一次函數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在小組中,學生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進行研究,需要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收獲,同時也需要提出自己的疑問。其中一名學生提出班級及格率,根據函數的定義他提出班級及格的學生人數和總人數之間滿足函數的定義。根據學生的分享,小組中的學生提出更多的例子進行交流,使學生對函數的認識提高。同時,一名學生卻無法利用一次函數解決實際的問題。針對此,小組中的學生開始繪製函數圖像,利用函數圖像解決問題。

在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分享認識提出問題,在交流中建構完善的知識體係。更關鍵的是,學生在交流彼此的學習方法,借鑒不同的學習角度和技巧,使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四、正視學生個體的差異

教師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就必須正視學生個體的差異。進一步說,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和數學基礎,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更真實的提升。

例如,在學生剛接觸二次函數時。針對學習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二次函數的定義繪製函數圖像,利用函數圖像分析其性質和特點,並嚐試解決實際的問題。相反,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的目標是完成基本的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對二次函數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師要求學生自主探究二次函數的性質,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分析和學習。

在這種背景下,不同基礎的學生才能發揮自身的能力,避免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失去學習信心,也讓基礎好的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五、結語

自主探究是一種先進的學習模式,使現代教育必須借鑒的思想。這就需要眾多教師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反思,進一步推動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與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玉昆,胡繼淵,沈正元.教會學生學習——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研究的實驗報告[J].教育研究,1997(2).

[2]鍾建斌.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交流策略[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2).

[3]王建軍.談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的合理使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

[4]賈景光.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5).

[5]張好法.加強初中數學四個環節指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J].科學時代,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