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創新對策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徐豔輝
摘 要: 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創新對策主要從以下方麵著手:注重語文課文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通過作文講評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開展作文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 語文讀寫教學 創新對策
一、引言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讀寫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體現方式。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最大的難題,增加了教學難度,給了老師極大的困擾。為有效解決問題,應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因此,對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無疑是小學高年級語文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使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讀寫現狀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較弱,除了學生自己的原因之外,也有老師的原因。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弱的原因,主要表現為:老師教學比較古板,大多時候隻注重課本知識,忽略將課本以外的可以發展學生的東西忽略。部分老師使用不科學的教學方法,在給學生教授讀寫能力與閱讀能力的時候,把閱讀能力和讀寫能力分開授課,忽略將兩者結合的教學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且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更快。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誘惑隨之增多,許多學生因為缺乏自製力和積極向上的心態,除了平時老師在課堂中傳授的知識以外,很少會有學生主動學習、增加自身的閱讀量,進而導致學生在麵對寫作的時候缺乏素材,容易在寫作過程中出現語法錯亂、無素材可寫、錯詞等現象。部分學生無法用書麵語言表達自己心中所想,因此,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的讀寫能力至關重要。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創新對策
在學習語文教學過程中,積累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隻有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才不會讓學生感覺無人可寫、無事可敘,且積累知識一定要精益求精。
(一)認真對待課文閱讀。語文教科書裏的課文永遠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要認真地對待課文內每一篇文本閱讀,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以提高。但教材內的文章僅是好素材的一部分,因此老師應當把課文當做典型,充分發揮其作用,利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轉到課外。還可以利用課文的主題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展開充分討論,而在學生進行討論的同時,老師應做出正確的引導,這樣才會讓學生正確地快速進步。老師可以組織一些閱讀接龍的遊戲讓學生參加,並要求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以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見解。例如教學課文《一隻小羊羔》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這種方法鍛煉學生思維的轉換能力,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交際能力得到提高。
(二)將閱讀與實際結合。學生在課堂上對課文閱讀有一定的積累後,可根據自身的實際生活,重新展開想象,寫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小學高年級學生正是想象力極豐富的時候,老師應當多給予學生鼓勵,尊重學生的創作思維,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技巧。要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全麵發展,開展活動互動是重要部分。例如以“改善校園環境”為主題開展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用實際方式改善編輯和校園環境,不僅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而且積累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