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不但自身需要有豐厚的文學底蘊,還需要通過自身經驗引導學生,不斷改進教學形式,讓語文教學朝多元化發展。在進行文學點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並發表自己的體會,這種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活躍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語文教學中,通過閱讀,可以鼓勵學生多角度發表看法,並通過聯係比較,獲得創造性的閱讀體驗,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為創新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一)多角度思考,開發創新潛能。
要想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能單一地將傳統思維灌輸給學生,而應引導學生變換角度,說出閱讀看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理解能力,隻要言之有理,其看法就是正確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的感受不一樣,看待問題的結果就不同。多角度思考,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第一步。
(二)聯係比較,培養創新認識。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將正反經驗等組織起來,將閱讀向深層次理解,在正反思維的碰撞過程中,體驗創造性閱讀。
例如,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王維的《渭城曲》詩中,都是抒發了詩人的送別友人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三篇內容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對比學習,讓他們從詩篇中的相同之處,尋找不同之處。不難看出,王勃的詩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曠達高遠的意趣,而後兩首詩流露出詩人依依不舍的傷感之情。“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這種學習方法不但能拓展學生閱讀的廣度及深度,還能讓學生萌發創見,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發現質疑,開發創新思維。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今的語文課堂上,學生隻注重“聽”,不注重“問”,有經驗的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會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讓學生主動提出質疑,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為培養創造力奠定基礎。
(四)激發想象,發展創新能力。
語文教學中,想象是一切創新的源泉,隻有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才能得以發展。如文章結尾的續寫及改編、聲情並茂的朗讀、多媒體技術的呈現、故事角色的扮演等,都能夠很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教師要發揮學科優勢,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總之,當代學生是祖國的花蕾與朝陽,是祖國的明天與希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每個教學機構、老師的最大目標,對於語文這一學科,更是責無旁貸。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是關乎整個教育界的一個重大命題,它的意義在於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它的價值在於更快更好地發展生產力。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創造力方麵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師隻有經過努力的探索,有意識地將培養學生創造力作為教育教學目標,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吉雅娟.創造力——學生智力開發的潛動力——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創造力的培養[J].21世紀中學生作文(初中教師適用),2009(04).
[2]陳雲標.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5).
[3]李淑紅.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嚐試[J].中學教學參考,2010(24).
[4]胡春豔.淺議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J].考試(教研),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