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困惑及方向(2 / 2)

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起引導和監督職能。因此,教師的素質與能力直接決定小學語文課程改革質量和效率,隻有以提高教師素質為基礎,才能推動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教師能力的提高,才能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才能合理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才能熟練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具體來說,當教師能力與素質達到一定程度,教師才能突破傳統理念的束縛,才能尊重學生的能力,才能在教學中信任學生,並利用個人經驗引導學生有效學習。

(二)豐富教學資源

在此基礎上,各小學應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為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就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讓學校完善現代化教學設備,讓教師擁有更多資源進行課程改革。

隻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才能解放教師,才能讓教師更靈活地選擇教學計劃,引導學生更自由地學習和成長。以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展示更豐富的寫作資源,也可以給學生展示更多範文,讓學生在借鑒中不斷提煉寫作技巧和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改革教學製度勢在必行

首先,眾多小學對教學製度的改革勢在必行。其中,實現小學教學是一個必然趨勢。教師的工作需要從麵到點進行改革,減少工作量,讓教師擁有更多時間觀察學生,並製訂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此培養學生個性,讓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得更全麵的發展。

其次,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發展性評價,利用先進評價體係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在發展性評價的支撐下,考試製度的“魔力”得到削弱,使教師的限製減少。同時,教師也能更全麵綜合地認識學生能力,並以此為基礎製訂更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讓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健康成長與發展。

再次,學校對教師的考核應變化,注重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培養,考慮課堂的活力和學生取得的成就,而不隻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衡量教師工作。

四、結語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存在客觀條件的限製,教師應正視這些問題,消除心中困惑,以實踐教學為基礎,推動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進一步發展與建設。

參考文獻:

[1]朱成科.基於基礎教育改革的課程哲學反思——關於“新課程改革”三個理論問題的探討[J].當代教育科學,2007(10).

[2]吳舜華.關於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的改革及其意義[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3]張世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新課程語文快樂教學淺談[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4]孫美喬.讓小學語文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談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