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對於教學活動的安排,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教師本人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在學校的現實條件為基礎。在“知識與技能”維度,要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技能的複雜程度及學生在學習中的接受邏輯和心理特點,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學活動。課堂是提供給師與生研究探討問題的場所,所以我們可以采取對話式互動教學。以對話、聊天、討論的形式取代傳統的空洞枯燥的理論學說的說教形式,可以避免傳統教學師對生單向傳輸知識帶來的弊端。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不斷的突破
“因材施教”是一個永恒的教育科研問題。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之際,形成麵向全體、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理念不僅思想上要首先到位,而且在行為上也必須到位,否則就不能與時俱進。紮實地搞好分層教學的研究無疑對落實新課標有著不可低估的助推作用。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單純的認知體,而是富有朝氣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一模一樣的標準件,也不是一個僅以年級或班級為標誌的抽象群體,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獨特個性的具體的人。
三、在教學評價的製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課程改革中,考試改革作為評價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考試如何改革,考試改革能否準確地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對新課程改革的成敗有著重大影響。既然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是考試,我們就不能忽視它的導向作用。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用考試這一標準評價物理教學時,到底要考什麼、怎麼考、怎麼教才是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我們以往有許多考試,主要是單項檢測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像這種考試過分地強化了考試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有時,它甚至成了決定師生命運的唯一指標,這就使師生不得不實施應試教育。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要用發展性評價改變這種嚴重阻礙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建立一種發展性評價的觀念,讓每個學生都在考試中樹立信心,實現“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總之,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改革取決於教師轉變觀念,教師觀念轉變取決於教師本人的努力,同時也與學校和社會的大環境有關。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就要求新時代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更要有一種勇於改革和勇於創新的精神,通過教學不斷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隻有這樣,才能為國家真正培養出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敏,李國建.探討新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高中物理教學[J].新課程(下),2012(07).
[2]沈延林.新教材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