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此變式題目時,學生因思維定勢會出現:情況一:仍按0.1molCu,據電極反應式Cu+2e=Cu求出n(e)=0.2mol的結果。情況二:認為不可能是加入Cu(OH)完成複原,因為Cu(OH)與HSO反應比CuO與HSO反應生成的HO多。
教師點撥:因為題幹所給加入物就是Cu(OH),經分析知從原CuSO溶液中減少的有Cu元素和O元素,又減少了H元素,從而說明電極反應除Cu放電之外,還應有H放電。
結論:電解時前期是電解CuSO溶液,後期為電解HSO溶液,實為電解HO。所以由0.1molCu計算電子通過0.2mol,再加上0.2molH放電計算電子又通過0.2mol,結果為0.4mol電子。
案例二:有幾種燃料電池,按題幹條件,寫出電池的電極反應式
(1)堿性溶液氫氧燃料電池,一極通入H,另一極通入O2H+O=HO
(2)質子交換膜電池,一極通入H,另一極通入O2H+O=HO
(3)熔融氧化物燃料電池。一極通入H,另一極通入O2H+O=HO
(4)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一極通入H和CO,另一極通入O和CO2H+O=HO、2CO+O=HO+CO
通過不同電解質環境的變化,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提高學生的答題應變能力。
三、重細節,規範作答
化學科知識點多,較瑣碎,忽略哪一點都可能失分,因此對於學生而言注重分析解題中的細節,規範作答是提高成績的有效途徑。“細節決定成敗”,一個熟知的問題有時會因為表達不到位而丟分,尤其是遇到論述題,書寫不規範、語言描述太隨意,造成大量失分。因此,規範作答的訓練在二輪複習中非常重要。
案例一:用吸收H後的稀土儲氫合金作為電池負極材料(用MH表示),NiO(OH)作為電極正極材料,OH溶液作為電解質溶液,可製得高容量,長壽命的鎳氫電池。電池充放電時的總反應為:NiO(OH)+MH?葑Ni(OH)+M
說明:一些學生由於不認真審題,忽略題幹中“充電完成時”和“繼續充電”及“被消耗”等幾處細節描述,錯誤地寫出答案。
案例二:通過加過量Ba的方法沉澱某溶液中的SO,然後進行過濾、洗滌沉澱,幹燥稱重。題目設問:用簡練的文字描述,如何用簡單的實驗證明沉澱已經洗淨。
答案:取最後一次洗液少許於試管中,然後滴加少量NaSO溶液,若不出現渾濁,則沉澱已經洗淨。
學生答案的錯誤:①忽略“最後一次”幾個字;②不加思考寫成滴加少量Ba。
四、練後反思、完善自我
在高考複習的後期練習量加大,學生必須在思想上重視在考試中出現的差錯並及時糾正。對容易錯的知識點,除了要認真看書徹底搞懂外,還要對其進行強化訓練。過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總結,看看哪些錯誤已經得到徹底改正,哪些還沒有完全掌握,哪些又是新犯的錯誤,從而不斷消除複習中的疑點和盲點,努力做到到複習中會的不會做錯,錯的保證下次不再做錯。將每次考試當做一次收獲,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