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考數學複習策略與思考(1 / 2)

高考數學複習策略與思考

考試研究

作者:王娟

摘 要: 高考複習是一種特殊的教學過程,此項工作能否做得既符合考試的要求和趨勢,又符合學生的實際,是高考成敗的關鍵。如何提高高三數學複習教學有效性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作者結合這幾年高中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新課改理念談談見解。

關鍵詞: 高考數學 複習策略 教材 基礎 考試技巧

數學學科在高考體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每年高考中,一些平時數學基礎不錯的學生,卻不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績。學生在數學分數上很難拉開距離,這告訴我們一個信息:數學分數隻能盡量高,不能低,否則就很被動。那麼對於數學學科來說,應該如何複習呢?

1.以考綱為大綱,以教材為藍本

近幾年,高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強調“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的知識點看起來在課本上沒有出現過,但它屬於“一捅就破”的情況,出現的可能也是有的。“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說高考最重視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和相關的知識。例如,將直線方程代入圓錐曲線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別式、求根方式、韋達定理、兩點間距離公式等可以編製出很多精彩的試題。盡管複習時間很緊,但我們仍然要注意回歸課本。隻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麵、係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絡,以不變應萬變。在求活、求新、求變的命題的指導思想下,高考數學試題雖然不可能考查單純背誦、記憶的內容,也不會考查課本上的原題,但對高考試卷進行分析就不難發現,許多題目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題就是對課本原題的變型、改造及綜合。回歸課本,不是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而是要抓綱悟本,對照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選擇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複習才有實效。

2.紮紮實實打好基礎

重視課本,係統複習,數學基礎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個方麵。現在的高考命題中基礎題的份額占有最大的比重。這些基礎題有的就是由課本上的原題改編而成的,是教材題目的引申、變形或組合,所以複習不可拋開課本。在複習時必須深鑽教材,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使之形成知識結構,尤其是教材中的“思考”、“探究”等,高考題有可能就在此基礎上延伸、拓展。一味地搞題海戰術,整天埋頭做大量練習題,效果並不一定理想。做題時應注意對解題方法的歸納和整理,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在應用基礎知識時應做到熟練、正確、迅速。上課不能隻聽老師講,要敢於質疑,積極思考方法和策略,應通過老師的教,自己“悟”出來,自己“學”出來,尤其在解決信息給予問題的過程中,應感悟出如何正確思考。

3.把握複習難度

縱觀近年高考,數學試題越來越“樸素”,既沒有艱深的知識,又無冷僻的技巧,許多題目取材於課本的基本題或基本題的改造題,即使綜合題也是由若幹基礎知識的組合加工而成的。2014年高考結束後,我們常聽到如此感言:題目做多了並沒有占多少優勢。少做十套卷子也能考這些分數,早知這樣,真的不要“殺豬用牛刀啊”。由此可見,在高三階段複習時,要排除各種複習資料的幹擾,抓住主幹知識強化複習,做到主幹知識要精,新增內容要熟,不追求題海,但要做一題通一片,題目做完後要及時地總結反思,反思解題過程的來龍去脈,反思此題和哪些題類似或有聯係及解決這類問題一般規律,反思此題有無其他解法,反思做錯題的原因,從而不斷提高練習質量,提高思維品質。此外,練習還要有“度”,減少重複訓練,跨出題海教學,避免低認知水平上大運動訓練,無休止地加深拓寬,尤其要避免“喜新厭舊”、一天到晚找“高、精、尖”的、最好是別人沒見過的題目去做,試卷一張緊接一張,鋪天蓋地,學生苦不堪言。實踐證明,目前的高考複習,隻要相信自己,相信學生,見好就收,就定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