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一句話”等六則
沉思錄
作者:邵燕祥
曆史的相似
中午吃飯的同時,把王立群教授講評《史記》之秦始皇也聽了個大概。
前現代的曆史,不管東方西方,都有相似之處。例如獨裁專製的政權,在代際更替時,或是各地風雲突變,群雄並起,或是前殿後宮,斧鉞相見,總之為了所謂“大寶”,就是由皇位代表的統治權。
兄弟叔侄,文武同僚,外戚宦官,彼此各不相讓。各個擺出的理由,好像都挺充分的。不一一列舉。
我想起了50多年前,曾看文革小報,這類小報當時擔當了大任,就是徹底揭發“資產階級司令部”及其每個成員的“三反”(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言行。它所披露的內容,常常比正式報刊有所提前,而且經常透露過去屬於機密的內部文件。
挨批挨鬥之餘,在還保持一定自由的時段,不免走到街上散散步,散散心,從街旁小攤或行走叫賣者手中,買它幾份小報帶回家去,可以佐餐,可以消夜。
閱讀態度,我是從姑妄聽之逐漸進到“寧肯信其有”的。因為許多內容包括正式文件的原文,首長講話的記錄,不久以後都證實確乎不假,隻是排印馬虎,不免錯訛,卻也往往是一眼看的出來,容易辨別的。
記得在披露廬山會議批鬥彭德懷的言論當中,有一位身居高位的領導人——不是一般的高位,而是高於彭老總的;這裏姑隱其名,不是為了避諱,而是因為沒有核實,幾十年來我也不知道這句話是否真的出於此公之口——但即使不是出於他的口,也一定出自與他同一檔次的領導人,因為這樣精警的“錦句”,我以為是編小報的人無論如何也謅不出來的。
那句話是:“與其你篡黨,不如我篡黨!”我想,彭老總當場聽到這句話,一定也會為之驚悚,真是擲地作金石聲,叫人茅塞頓開。不但判定了彭老總的篡黨之罪,同時又令其深感自己固然無心篡黨,即使要篡黨也屬膽大妄為,因為你本來不夠資格,到這時你才覺得雖身為國防部長你的官還小啊!——連帶著想起,指認無名小卒如我者流要反掉黨和社會製度,要顛覆政府,要江山變色,直是不著調的胡說,這位領導人若在場,也一定不以為然的。
這句十字箴言,底氣十足,固然來自對自己“位高、權重、資格老”的自信,更是以中國乃至世界曆史上爭權逐鹿傳統的深厚積澱為理論基礎和立論根據的!
隻是同樣甚至更加諳熟曆代曆史的偉大領袖,聽到這句話,自然會格外注意的。(2011.12.31)
讀報偶摘
2011且10月間,讀到一則新華社專電,題為《法國情報局長被叫倒好》,文風唆一點,但好在大約直接從外電譯出,未多加工,有助於看到其中的脈絡。為免斷章取義之嫌,全文照抄如下:
法國國內情報總局局長貝爾納·斯卡爾西尼因把間諜手法用於一名法國記者,(10月)17日受到初步指控。消息傳開,法國多個反對黨18日要求這名總統的密友下台“謝罪”。
斯卡爾西尼因涉嫌違反通信保密、非法搜集數據和違反記者消息源保密法三項罪名,17日受到初步指控。在法國司法體係中,初步指控是立案前的第一階段,初步指控內容經調查人員後可變作正式指控,而後由檢察機關提請法院立案。
去年,法國《世界報》一名記者爆出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女繼承人利利亞納·貝當古曾在2007年尼古拉·薩科齊競選總統期間給薩科齊競選團隊官員拎去成捆現金的報道。
而後,國內情報總局介入調查,斯卡爾西尼為了得知這名記者的消息源,直接獲取了這名記者的移動電話通話記錄。
消息傳開,法國反對黨按捺不住,問話斯卡爾西尼的直接上級、內政部長克洛德·蓋昂。
“我十分驚訝,事態如此嚴重,內政部長居然到現在還不要求斯卡爾西尼辭職,”法國憲會黨2012年總統競選候選人弗朗索瓦·奧朗德18日說,“這種錯誤應當立即懲罰。”
綠黨領導人埃娃·若利說:“這絕對難以置信,法國的情報主管居然對一名記者采用國家級間諜手段,這太過分了。”
但內政部長蓋昂力保斯卡爾西尼。他說,初步指控不會影響斯卡爾西尼全麵履行職責。
一些媒體判斷,斯卡爾西尼是內政部長蓋昂的紅人,而蓋昂又是薩科齊的密友。一旦斯卡爾西尼的事件發酵,可能影響薩科齊明年謀求連任的努力。
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既不了解法國的國情政情,更不了解情報工作的通例。僅據上述報道,我的印象是:一、在那裏,獲取普通公民(即便是討厭的記者)的移動電話通話記錄,也屬於“國家級間諜手段”。二、即使貴為國家情報局局長,對普通公民使用“間諜手段”,也是違法的。三、這位局長采取這一違法手段用於他對一位記者的調查,因而涉嫌三項罪名,即違反通信保密,非法搜集數據,以及違犯記者消息源保密法。
我聯想到去年英國曝光的默多克報業集團“竊聽”案,又聯想起多年前導致尼克鬆下台的“水門事件”醜聞。表明在那些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裏,是很把公民個人的權利,包括通信的保密,以至向記者報料應受保護之類的事情當回事的。於是像法國發生的這樣一件事,也就有了新聞價值。如果在那裏,情報機關運用“間諜手段”對付一般老百姓(包括侵犯通信自由,非法搜集個人信息,以及追查新聞來源等),成為家常便飯,大家見怪不怪,也就屬於符合常規的“狗咬人”,(新聞教學中有一個老笑話,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按指逸出常規的,即異常的現象,非常的、突發的事件,才構成新聞。)算不得新聞了。
既然這樣的事情,在他們那裏是罕見的,而且又卷入圍繞大選的黨派之爭,一定會有後續報道,例如“初步指控”階段的工作完成後,檢察機關是否已向法院提起公訴……可是,竟也像我們習慣了的,有些新聞提個頭,就沒有跟蹤報道了。這件事間接涉及總統薩科齊,不過根據常識,總統先生不會公開地或秘密地指令新聞媒體煞車(他無權進行幹預,如果他插手,那就是更大的醜聞,更嚴重的違法行為了)。那麼,一種可能,按我們的思路,是說按正常的法律程序運作中,無須讓讀者跟著操心了,或是等有個最後結果再向讀者報道;另一種可能,則是人家陸續有所報道,但我們的通訊社或報紙認為沒有必要再向中國紙媒讀者嘮叨此事,也就讓它淡出視野了。
不過,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有了在野黨,有了記者的新聞自由,也確實讓政府部門工作起來不那麼順暢,動不動就加以監督指摘,雜音喧嘩,連關係到國家安全的情報部門的工作都要橫插一杠子,真是影響效率不淺。無怪曾有人說過,權力這麼分散,妨礙政府辦事,還是一元化的高度統一集中的好。
總之,對他們那一套說好說壞的都有,倒還真是個問題。(2012.01.10)
五十步與百步
前兩天閑談說起,上世紀50年代中期,英國工黨領袖艾德禮應邀訪華,曾被請到一個國家級的會議上講演。說是國家級,因為說到的兩位聽眾都是全國首屆人大代表。其中一位出身工農的代表,勞動模範吧,文化水平較低,根本聽不明白台上說的是什麼,但基於晉京開會的經驗,知道隻要是開會,台上有人講話,台下的人就該鼓掌。沒想到,這次是個例外。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人家有人家發言的自由,但作為經過選擇的聽眾,則應站穩中國的也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政府的立場,從嚴掌握,不能輕易鼓掌。不知有沒有內部布置,或許布置時疏漏了,沒向我們說的這位同誌打招呼。幸虧另一位代表,是一位負責同誌,知識分子,恰好坐在他旁邊,見他已經舉起胳臂,即將大鼓其掌的時候,及時地出手攔住,避免了一次對“不該鼓掌”的話語鼓掌表態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