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賽場風雲莫測,賽場內的輸贏沒有定數,賽場外的輸贏有時候也是出人意料。近日在亞洲杯的賽場上,澳大利亞隊2比1戰勝韓國隊,加入亞足聯10周年之際首次斬獲冠軍。然而,一則冠軍新聞遠沒有發揮超常的國足吸引眼球。與之相反的是,一向擅長玩兒體育營銷的國足讚助商耐克,這次亞洲杯期間的宣傳低調得令人費解。
1月初,耐克宣布以10億元“天價”押寶國足。幾天後,亞洲杯在澳洲開賽。以往慣例,重大賽事期間,耐克會為品牌代言人準備十幾套營銷方案,李娜、劉翔等體育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時,品牌宣傳時段的廣告投放、網絡話題都占據首位。然而一向表現欠佳的國足顯然沒這個“待遇”。誰料到本屆比賽國足表現神勇獲取連勝,耐克的營銷策劃顯現出準備不足的情況,就連其最有力的營銷陣地——官方微博也無一絲動靜。
本來記者還期待著耐克能借“打了雞血”的國足玩出什麼新的營銷範本,但這次卻留下滿地問號。不過,體育賽事畢竟充滿未知數,誰也無法預料將是強者的“滑鐵盧”,還是弱者的“逆襲”。國足征戰亞洲杯——一次充滿正能量,切合“屌絲”群體的大眾營銷機會,耐克這次花了“天價”卻錯失了絕佳的營銷痛點。
可見,找準時機是各類服裝營銷最關鍵的一環。走在所有人前麵的不一定就是“開拓者”,因為時機不對、痛點不夠,反而會被認為是跟風、炒作。品牌營銷與門檻、身價無關,隻要在對的時間、地點,捏準了痛點,即使是小品牌也會有一鳴驚人的機會。(黃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