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如《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青春影視劇熱映,觀眾在回憶青春易逝的同時不免又對鏡頭中似曾相識的“麵口袋”心生感慨。
而在去年,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在訪華期間前往北京師大二附參觀,在與中國學生們交流互動的畫麵出現在電視上後,一時間,“麵口袋”校服被媒體和網絡紛紛“討伐”。就連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鬆都在節目上吐槽說,“現在我們的小學生和中學生穿的校服大多是運動服,它足夠便宜,而且足夠方便,既可以在課堂裏聽課,又可以出去上體育課,但是說句實在話,極其難看,而且非常不具有青春的標誌,男女之間的性別之分也幾乎不可以有任何的體現。”
白岩鬆的一句話道出了中國校服不好看的秘密所在,在教育部門看來,無法體現男女性別之分的肥大校服可以避免攀比、早戀等“青春的煩惱”。
1993年4月,原國家教委印發了《關於加強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是我國最早的關於校服管理工作的文件。《意見》提出,城市中小學要穿校服,校服要“樸素、大方、明快、實用”。從那時起,運動裝校服開始迅速流行起來,而在這個時間段之前,北京的部分中小學還采用的是製服式的校服樣式,《意見》實施後,以往海軍式的校服在公立學校的校服中已難覓蹤影。
進入千禧年,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學開始推行運動式校服與製服式校服“並軌”的模式,即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穿“麵口袋”,在參加升旗儀式、畢業典禮、成人禮等特殊活動時穿著製服式校服。不過,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根據場合“換裝”的校服模式顯然不符合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兩套校服“並軌”也被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是一種浪費。
在所有服裝品類中,盡管校服的年齡層定位相對固定,但每個學生的背後都是不同收入層次、不同生活背景的家庭。特別是考慮到農村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2006年,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做好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製若幹工作的緊急通知》就明確提出,不得要求農村學生統一購買校服。
從政府部門的角度出發,校服的款式和定價既要考慮一線城市的需求,也要照顧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更何況,近幾年“毒校服”等校服質量安全事件在各地頻發,這讓很多人認為,與其讓校服變得好看,不如先保證好穿。
騰訊網在去年做過一個關於“你喜歡運動式校服嗎?”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3.26%的網友表示不喜歡,26.74%的網友表示喜歡,11%的網友認為尺碼單一不合身,14%的網友表示校服分不出性別,10.52%的網友認為校服不分季節,質量不高占比達26.67%,成為校服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不少女生都有過把寬大的“麵口袋”褲腿改成“窄腿褲”的經曆,學生當然是最擁護製服式等漂亮校服的主力。盡管也對校服現有的款式和搭配不滿意,但家長依舊是“麵口袋”最有力的支持者。在北京服裝學院的一項調查中,42.1%的家長表示學生校服中有製服,但一年也就穿2~3次,從方便和舒適的角度來看,運動服款式顯然更實用。
以北京市海澱區某重點小學為例,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學生校服分為運動式和製服式兩種。運動款夏季校服66元一套、秋冬季95元一套,化纖麵料好打理但是穿著不舒服,製服式校服185元一套,好看但很少穿。
目前,校服的款式一般都由是學校自己選定,然後找專門生產校服的廠家定做,學校再按成本價統一代收校服費。按照當前的物價水平,百元上下做一套質量、款式上佳的校服並不實際,而與之相對的,目前在國內一套製服式校服的價格約在300元左右。因此,校方的尷尬是,如果定價高了家長會不買賬,便宜了又怕質量不好,一旦漲價,學校也很可能會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