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符號學角度解讀城市形象宣傳片(3 / 3)

第三階段:愛戀

場景五

地點:河中小船

鏡頭:“我”坐著小船,穿過溫暖燈光籠罩下的逢緣橋,回首望向遠去的小鎮,麵露滿足會心的微笑。小船遠離鏡頭而去,出現字符畫麵“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烏鎮”。

畫外音:生活,夢裏的烏鎮,枕水江南,烏鎮

(1)能指:這裏的圖像型能指有“小船”、“我”、“河麵”、“逢緣橋”;文字型能指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烏鎮”,語言型能指有“烏鎮”。

(2)所指:這裏的“小船”、“我”、“河麵”與廣告開始時的畫麵相呼應,表明遊曆已經結束;“逢緣橋”所指的是“我”與小鎮的緣分,小橋常立,“我”和小鎮的緣分不斷。“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烏鎮”這是對小鎮特色的最精確描述,所指的是烏鎮的與眾不同,是一個枕河而居的江南小鎮、如夢似畫的夢裏水鄉。

2、主題分析

在這個城市形象廣告宣傳片中,塑造的是劉若英用現代都市人的腳步走進充滿了曆史色彩的烏鎮,走進了城市人夢想中的靜謐、祥和、悠閑。時間仿佛帶走了一切,卻單單留下了一個烏鎮,一個現代都市人能夠觸摸到的夢境。這個夢境,淳樸、祥和、安逸、悠閑,有曆史的長度,有人情的溫度,遠離喧囂,遠離煩惱。

劉若英這個清淡如煙的台灣女子,演繹了這樣一個真實的夢境,甜美的夢境。這個夢,由以上一些符號組成。

三、結語

廣告傳播的內容主要是明確廣告訴求的範圍和訴求的重點,它首先應明確廣告要達到的目標,然後選擇是用什麼信息去實現這一目標⑥。符號是信息的載體,因此,從符號學的角度探尋廣告中傳遞的信息,是理解廣告訴求和廣告主題的有效路徑。《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烏鎮》的廣告主題在於表現烏鎮的水鄉形象:既有曆史的長度,又有人情的溫度。從符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烏鎮》,可以發現其中豐富的符號係統讓廣告主題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如今的城市形象宣傳廣告總竭力把地方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或是曆史沉澱,或是文化內涵,或是現代化的設施,品牌意識還是相當強的,但同時也陷入了一定的誤區。城市形象廣告不具個性,總試圖麵麵俱到,沒有明確的主題定位,大多浮光掠影般地掃描一下城市,無非是些花花草草、高樓大廈之類的影像,非常抽象地顯示城市實力,重視覺效果而輕理性訴求,多的是物象的展示,忽略了“人”的融入。而在烏鎮的這個城市宣傳片中,溫情的人的生活貫穿始終,走出了以情引人的獨特宣傳道路。所有的符號,隻為這樣一種主題服務。

特色是城市的靈魂。城市品牌形象傳播,要充分發掘城市的特色資源,按照唯一性、排他性和權威性的原則,找到城市的個性、靈魂與理念。

參考文獻

①薛敏芝,《論現代城市的形象構建與傳播設計》,《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7

②斯圖爾特·霍爾 編:《表征》,商務印書館,2003,P6

③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商務印書館,2001,P102

④約翰·費斯克等 編著:《關鍵概念:傳播與文化研究辭典》,新華出版社,2004,P258

⑤約翰·費斯克等 編撰:《關鍵概念:傳播與文化研究辭典》,新華出版社,2004,P262

⑥吳建:《應用廣告學》,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P115

(作者: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7級新聞學專業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