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隆知道決不能讓此人逃走,而自己又距離尚遠。突然,他看見眼前有一杆掉落在地的長槍,於是趕緊上前挑起長槍,收起了自己的佩劍,舉起長槍蓄力而射出——隻見那槍不偏不倚正好刺在那廝的頭冠上,頭發或許也一同被釘在了牆上。他想拔出頭上的長槍,卻怎麼也拔不出來。趁著這個時候,向隆衝到那人跟前,再次抽出長劍,抵著那人的喉嚨,然後回過身來,對著所有人吼道:“賊頭在此已被擒,還不快放下兵刃投降!”
聽得此言,眾人回頭看去,見賊頭真就被降住,根本動憚不得,隻能任由向隆擺布。賊人們都扔了手裏的器刃,而那獨臂男子則讓手下將他們一並捆了起來。
他走到向隆身邊,說道:“今日多謝壯士出手相助,我鄒某才能擒得此賊啊!”
一聽對方自報家門,向隆心中一樂,想今日運氣倒也不差,這麼快就遇上了鄒大珅本人。
還未來得及與鄒大珅招呼上,向隆便聽見了一個熟悉的聲音——那是青稚的蹄聲,十多年來他聽得最多的聲音。抬頭望去,青稚的身後似乎還跟著不少人。那群人都各自拿著能夠充當武器的物件趕了過來,見一路上已經被捆綁住了的流寇才逐漸放慢了腳步。來者們似乎都認識鄒大珅,紛紛上前問候安好。向隆則走到一邊,牽著青稚輕輕撫摸著。一旁,一個夥計打扮的青年對向隆說道:“這是你的馬?這匹馬太神了!它馱著淩芸小姐回到鳳鳴閣後,竟然還一直扭著頭等著咱們一塊兒來,要給咱領路!”
“話說,淩雲小姐既然已經安全到達鳳鳴閣了,你們又何必再出來呢?”向隆問道。
對方笑道:“別說,咱也是到了這兒才知道原來鄒鎮長也在,本來是想若真是有流寇襲擊,咱們鎮子上的人不出手相助也就太不仗義了!更何況,兄弟你可是讓淩芸小姐一人先回獨自留在這兒抗擊流寇,這萬一有什麼意外,淩芸小姐可不得傷心呀!”
向隆以笑而應,並拍了拍青稚,說道:“你啊……是不是沒我的話就不肯馱其他人呀?”接著,回過頭來問拿青年,“那位真是鄒鎮長其人?”“可不是!”
那鄒大珅走到向隆麵前,並當著眾人的麵說道:“今天,多虧得有這位壯士相助,我等才能順利擒獲這一群騷擾鳳鳴鎮多日的流寇!”
眾人聽後,皆嘖嘖稱讚,向隆抱拳而道:“抗擊流寇乃是武將份內之事,見有人遭襲又怎能袖手旁觀?且我若不出手,恐怕那流寇也不會放過我這個偶爾路過之人吧!”“不止是你,還有淩芸也一樣會遭殃不是!”那青年說道,“鄒老爺,先才若不是這位讓淩芸小姐先走獨自留下應對這些賊匪,恐怕……”
鄒大珅伸出那僅有的一隻手,握著向隆鄭重謝恩著:“壯士真是我鳳鳴鎮的恩人,不僅救了我也救了淩芸——且受我鄒某一拜!”“哎!使不得!”向隆急忙擋住那鄒大珅的曲膝,“使不得啊!若我沒猜錯,鄒鎮長應該是特意在此清剿流寇的吧?”
鄒大珅點頭,“不錯!我亦是下定決心拚死一戰,決不能再讓這群賊匪猖狂!否則……我鳳鳴鎮百姓豈不是永無寧日?我寧可丟了這條賤命,也絕不能讓他們成氣候!”說是,義憤填膺聲色高亢,惹得眾人都受之感染,紛紛也都激昂起了情緒。
“在下不明,鄒鎮長完全可以求助於朝廷軍隊相助,無需賠上性命這般如此啊!”
“兄弟有所不知——朝廷現在正是用人之時,我若僅因這些小賊而請示上奏,豈不是又得白白浪費朝廷的錢糧?既然我鄒某人覺得自己可行,就一定行!這不,上天還派來了救星,把你給帶來了!”說著,笑逐顏開拍了拍向隆的肩膀,“仁兄怎樣稱呼?”
“何隆。”“好,何兄弟,可否與鄒某一同去鳳鳴閣喝上一杯水酒一敘夙願?”
向隆聽他此言,很是好奇,不知這鄒大珅想是不是想讓自己幫什麼忙。不過,這也是了解此人最好的時機。“好!鄒鎮長,請!”
見向隆回來,淩芸又驚又喜,急忙飛奔到門口迎接——卻看見鄒大珅也一同進來,“鄒老爺?”“淩芸,你可安好啊?”“嗯……我沒事!”
待鄒大珅等人坐定,淩芸與一眾女子準備起了酒水飯菜端上,隻聽鄒大珅對向隆說道:“何兄弟今日相助之功,鄒某不勝感激!來,咱們先幹一杯!”
淩芸聽出了疑問,“鄒老爺,莫非剛才與那群流寇廝殺中人是你?”
“不錯!我今日正率一眾兄弟清剿流寇,沒想到遇到這位何兄弟相助,才能夠順利擒下那一夥人啊!”鄒大珅很是亢奮。
知道原來向隆是為了救助鄒大珅而久久未歸,淩芸則不再多問坐到了一旁,靜靜地聽著他們二人聊侃。
“何兄弟剛才疑惑,我為何不願意向朝廷求助,我說了是為了不給朝廷增加負擔。而另外更多的緣由,是因為——”他目不轉睛地凝視著自己手裏的酒杯,一臉愁容後,卻又堅定起來,抬頭看著向隆,“我鄒大珅若是連一個小小的鳳鳴鎮都無法照顧周全,又有何顏麵去麵對朝廷麵對當今皇上呀!”
向隆很是好奇,他即便是做得不夠好,大不了就是卸任,他既然都幫了那麼多難民人品口碑早就做出來了,不會有人怪罪於他,又有何可羞愧呢?隻聽那鄒大珅繼續說道。
“我鄒大珅自幼勵誌報效國家,而又苦於出身低微,未曾遇上良師學習文章武功,也不曾遇見高人指點迷津,隻是靠著自己的一腔熱血一路打拚。好在,這一腔熱血也不是白費的,遇上了不少良才相助,方才有我今日的心血——鳳鳴鎮!”
聽見“良才”一詞,向隆雙眼頓生光耀,似是久逢甘露一般更是好奇鄒大珅後麵的話。
“我為報效國家的初衷,則是因為曾在過去那受苦受難的日子裏得到過一位朝廷重臣的相助——而今,我有家中遠親在那災害之地能夠幸免於難,也是虧得當今皇上!這二人都是我鄒某人的恩人,我若不報效國家,又怎能對得起他們?”
“朝廷重臣?可否問一句是哪位重臣?”向隆很是好奇,不知道此人還是不是留在現在的朝廷中。
“方濟東——本已經是前朝棄臣的他,如今竟然做了丞相,此乃上天開眼啊!”鄒大珅大歎而歡,向隆則故作驚奇,心裏美的可是已經找不著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