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下)(2 / 3)

李素苦笑道:“我盡力不那麼懶,但是也別指望我太勤奮,我隻為家人和自己活著,家人和自己活好了,再兼顧天下事。”

李績知他秉性,無奈地搖頭一歎:“明明一身的本事,卻有一副懶散的性子,老天真是瞎了眼……新君臨朝,自有新氣象,那時必然有新政頒行,將來殿下要倚靠你治理天下,你打算如何上疏陳列新政?”

李素沉吟半晌,緩緩道:“大唐從立國到如今已近三十年,而大唐的對外征戰,也足足維持了三十年,咱們固然打下了廣袤無垠的疆土,可也消耗了國力和青壯的性命,舅父大人,大唐該止戈息武,休養生息了,我認為新政的主要方向便是民政民生……”

望著李績笑了笑,李素道:“舅父大人和諸位叔伯,以後這些年恐怕沒什麼機會領兵征戰了,平白少了許多軍功,還望舅父大人和諸位叔伯莫怪罪。”

李績歎道:“老夫這些人雖說是沙場老將,一生功名隻從馬上取,可我們畢竟是大唐的臣子,別以為我們個個都是凶神惡煞的老殺才,戰場上看著關中子弟前赴後繼戰死,你以為我們不心痛麼?接下來若能讓子民們休養生息,我們也求之不得。”

李素行禮道:“多謝舅父大人體諒。”

李績道:“說說章程吧,你打算如何發展民政民生?”

李素道:“首先是墾荒,大唐國土不小,適宜耕種的農田更多,可惜很多都是未開墾的荒地,接下來這些年,各地官府行政的主要方向便是墾荒,既然征戰暫止,不妨以徭代戰,各地發動青壯開墾荒地,官府給予獎勵。其次是推行真臘良種稻,首先從京畿之地附近推行,一兩年初見成效後,不用官府頒布政令,百姓們自然會蜂擁而上,爭相耕種新稻……”

“然後就是興修水利,鼓勵農桑,扶持商賈,減免民間賦稅和徭役,還有就是鼓勵民間生育,地方官府加大生育獎勵的力度,總之,十年內我們爭取做到全民溫飽,二十年內做到藏富於民,有了這二十年,那時的大唐或許可以名副其實的稱之為‘盛世’。”

李績頷首,讚許地看了他一眼,道:“子正所言有理,關於民政民生,你比老夫這些殺才更懂,那麼對外呢?要知道‘忘戰必危’,這二十年裏不可能完全不對外征戰吧?大唐王師久不顯威,外麵那些魑魅魍魎又要跳了。”

李素笑道:“對那些魑魅魍魎,還是需要偶爾扇他們一巴掌的,但是戰事規模不宜過大,除非對方主動發起大規模的入侵,以後大唐若遇事,當以外交途徑解決為主,外交無法解決便出征打一下,達到立威的目的便可,這二十年是咱們積攢底氣的關鍵時期,不可輕易動武而再次消耗國本,舅父大人覺得呢?”

李績點頭道:“甚好,看來老夫和那些殺才們從今以後可在長安頤養天年了,大唐新朝的方向,便靠子正掌握,記住勿負天下子民,勿負陛下聖恩。”

“是。”

李績猶豫了一下,然後壓低了聲音,道:“今日陛下召見你,想必還說了關於門閥士族的……”

李素了然點頭,緩緩道:“此為大唐社稷心腹之患,隻有削除這個大患,大唐方可輕裝前行,不過要想完全削除門閥士族,恐怕很難,至少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了,千年門閥根深蒂固,不是一人或一朝能輕易削掉的,我能做的隻有慢慢降低門閥對民間士子和百姓的影響,大開科舉,給寒門子弟一線光明的同時,也要收縮門閥士族子弟入朝為官的通道,往深一點說,他們的勢力,他們占據的土地,還有他們家族對百姓的影響等等……這些事太複雜,太棘手,我想,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

李績讚道:“年紀輕輕,卻已看得比老夫還遠,大唐新君有你輔佐,老夫不擔心了……”

舅甥二人正說著話,太極宮內忽然鍾聲大作,一下又一下,敲擊聲慌亂急促,悠悠回蕩在深夜的長安城內。

宮門前佇立的朝臣們一愣,接著一驚,還未做出反應,宮裏已傳出一片大哭聲,朝臣們頓時明白了什麼,臉色慘然地麵朝宮門跪伏於地,嚎啕大哭。

宮門拉開了一條縫隙,一名年輕的宦官走出來,帶著哭腔道:“陛下崩逝——”

宮門外,朝臣的哭聲愈發激烈起來。

李素也跪伏於地,含淚望著緊閉的宮門,哀痛之情油然而生。

一位偉大的帝王,用一種豪邁的方式向人間道別,大笑離場。

翻過史書這一頁,餘韻仍在世間縈繞。

英雄終化塵土,世上再無天可汗。

…………

…………

李世民駕崩當夜,當鍾聲傳遍長安城時,城內家家戶戶都點亮了燈,全城臣民皆麵朝太極宮而拜,伏地痛哭失聲。

國喪之始,長安城無論高門低戶,門口皆掛上了白燈籠,朝臣們換上喪服,太子李治跪在李世民的遺體前哭得幾近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