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上)(3 / 3)

“陛下不止一次說過,您創下這千秋基業,非陛下一人之功,這麼多的開國文臣武將,他們當年都為陛下伸了一把手呢,陛下能否準許讓臣也伸一次手?”李素溫和地笑道。

李世民一怔,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即轉怒為歎。

“子正是無雙國士,得國士之手相扶,朕之幸也,多謝子正了。”李世民神情肅然地道。

李素回以肅然的神情,一字一字道:“臣願一直扶著陛下,往後亦如是。”

李世民欣慰地笑了:“開國君臣老的老,死的死,時日皆無多矣,幸見大唐社稷後繼有人,朕可瞑目也。”

抬眼一掃,李世民看到人群前麵的李治,笑著朝李治招了招手,道:“太子上前來。”

李治急忙快步小跑上前,淚流滿麵站在李世民麵前。

李世民摸著他的頭頂,目光滿是寵溺:“朕多想再活幾年啊,一年兩年都好,你太年輕,很多事不懂,朕想多教教你,可惜……”

李治忍不住大哭道:“父皇受上天庇護,一定長命百歲,求父皇聽太醫的話,好生診治……”

李世民笑著搖頭:“藥醫不死病,父皇已到壽限,藥石難醫了……”

頓了頓,李世民又道:“該囑咐你的事,朕已跟你說過,不多說了,今日君臣相聚,作樂之時,來,你二人扶朕上去。”

李治和李素聞言一左一右扶住李世民的胳膊,一步一步地走上階石。

廣場上,皇子公主們和群臣紛紛跪拜,帶著哭腔山呼天子。

李世民一邊走一邊朝眾臣徐徐含笑點頭,看到的卻是一張張哭泣的臉,耳邊回蕩的,是眾人嚎啕的哭聲。

李世民越過眾臣,慢慢走到淩煙閣樓前,有氣無力地抬了抬眸,李世民低聲道:“來人,打開淩煙閣。”

宦官急忙將淩煙閣的殿門打開,閣樓正殿內高高掛著諸多功臣畫像,高祖李淵的畫像擺在正中,旁邊便是李世民的畫像。

君臣無聲地盯著閣樓內的畫像,李世民目光仿佛停滯,從高祖到諸多功臣,他的目光一一掃過,最後停在他自己的畫像上。

畫像上的李世民騎著戰馬,身披鎧甲,手中一柄利劍斜指向天,真正是雄姿英發,意氣飛揚。

李世民盯著畫像中的自己,目光充滿了慨歎,仿佛在追憶著什麼,良久,李世民笑了,指著畫像對身旁的李治道:“雉奴,你看看,那是朕當年的模樣,那時的朕啊,正領著你秦伯伯,程叔叔他們征伐暴隋呢……”

李治含淚笑著點頭。

李世民歎道:“‘當年’這兩個字,似乎已是隔世了,好遙遠啊……這些畫像上的人,一半都不在了,朕也快了……”

搖搖頭,李世民蹣跚轉身,道:“今日聚宴,應該高興,哈哈,來,扶朕就座。”

李治和李素攙扶著他,走到矮腳桌後盤腿坐下,李世民雙手撐在桌案上,急促地喘息,剛剛走過的那一段路,仿佛已耗盡了他的力氣。

眾臣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他,看著他喘息,看著他舉起顫巍巍的手,下令傳宴。

宮人們飛快將早準備好的禦宴和酒端了上來,常塗含著淚為李世民斟了半盞酒,李世民端盞一聞,隨即笑著對旁邊的李素道:“此為子正所創的烈酒,飲之如快刀割喉,痛哉快哉,世間寶刀當配英雄,美酒亦當配英雄,來,你與太子分坐朕之左右,與朕同飲。”

李素還沒答話,旁邊的宦官已將兩張矮桌蒲席分別放在李世民的左右兩側,李治和李素隻好默默坐下。

下麵的一眾文臣武將目光閃動,今日淩煙閣前,李素竟能坐在李世民身側,看似是李世民的隨口一提,但誰也不清楚究竟是不是李世民刻意為之。畢竟李素如今雖然年輕,但可以想象未來李治的朝堂裏,李素的權勢地位必然與貞觀朝截然不同。

貞觀朝堂上,有資格坐在李世民身旁的人是誰?

是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僅此二人。

那麼李素呢?貞觀之後,他在新朝將是何等的地位,其實從今日的座位上,眾人已能看出分曉了。

爵封縣公,經驗條即將漲滿。尚書省右丞,離尚書省仆射隻差一步了,而這個人,今年才二十六歲!

底下的人紛紛揣度上意,李世民則一手撐在桌案上,另一隻手撐在蒲席上,李素離得近,看到他的雙臂微微發顫,此刻的李世民其實根本坐不穩了,完全靠著雙臂的力量支撐著身體,臉色也越來越蒼白。

李素黯然一歎,低聲吩咐身後的宦官拿兩張熊皮卷起來,放在李世民的身後,讓他的後背靠在熊皮上。

李世民有所覺,扭頭看了身後一眼,又朝李素笑了笑。

顫巍巍地伸手,顫巍巍地端杯,李世民費力地直起腰,舉盞麵朝眾臣。

“大唐三十年社稷,諸卿有治世之勞,戎馬之功,與朕亦有同甘共苦之義,朕敬諸卿一盞,大唐……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