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書信(1 / 1)

隋雯臨走前,曾拉著我的手說,沒有機會看我嫁給太子覺得可惜。

城牆的風很大,吹的我發絲亂穿,打得我臉蛋生疼。

今年我十四歲了,來這隋宮不知不覺已經滿了一年!

或許,明年的這一天,穿上嫁衣的就會變成是我。我從不敢去幻想那天的場景,我隻覺得時間過的真快。

快到一眨眼的功夫,就過去半年。

這半年發生的事情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首先是太子隋庸搬出了外宮,在宮外建立了自己的太子府。隨後是三王子隋溫生了場大病,至今身體欠恙。而我自從公主出嫁後,就被戚皇後叫的身側,由她身體力行的教授打理宮內繁瑣事務。

至於宮外,貌似陳夫人的哥哥陳為國大將軍在北方抗奴上打了幾場漂亮的仗,隋王喜悅,連帶著半個月都入寢在長春宮裏。而南邊的南蠻部落之間發生政亂,已經無暇驚擾隋國邊境。

一時間,宮內外一片祥和。

“翁主,這是你要的書。”

小嵐匆匆的從外回來,我放下手中的活兒,謙退隨身服侍的宮娥。

微微翻開幾頁書,就見裏頭夾著個小紙條。

打開紙卷,一行筆力遒勁的字體躍入眼底。

——舊病無恙。夜觀星,恐多雨,出行小慎。

小嵐接過並沒有署名的紙條,就著燭火燒掉。我坐在案桌前,思索著怎麼回信。

自從上次被如夫人算計後,我就不敢再去藏書閣了。

當初隻是試著讓小嵐已傳書的方式,給隋溫帶去書信解釋,沒想到他給我回信,然後一來一往,我和他這麼通信也有半年了。

我們偶爾說說宮內的小事,或是談談各自閱書過後的觀點。

最近,他迷上了陰陽學,夜夜無雨就在星月閣上觀星。

不知道是不是天賦異能,短短時日既然也讓他琢磨出了些規律。近日來說的天時氣候,已經十有八九的準。

——吾知曉。汝身體未愈,應少臨夜風。勿念吾羅嗦,實在心難安。

說起來,隋溫這場大病和我也有點關係。

本來,他從小身體就比較羸弱,經如夫人一事這麼一個驚嚇。捂了數個月後,終於又舊病複發了。

想想,前幾天跟在戚皇後身側,遠遠看著他一副弱不禁風隨時要倒的模樣,就不忍的在書信中又提醒他。隨後,寫了些最近發生的瑣事,就讓小嵐將紙條夾在昨日借的書中送回藏書閣去。

隋溫這次的預測很準。

是夜,天空就開始下起磅砣大雨,接連大半個月都沒有放晴的跡象。

我窩在戚皇後的長極宮與一群宮繡在做女工時,就見隋王身側的一名老宦官悻悻來報,黃河一帶發生了水災,已經淹沒了好幾個郡城。

我不以為意,連著下了這麼久的雨,發生洪災實屬正常。就是不知道,這會的人是怎麼抗洪的。

前段日子,我無意看了幾本野外雜記,書中多少提及了洪災帶來的危害,可卻沒有提及任何的應對之策。

朝會上,隋王和大臣們商議了幾天,最終由太子隋庸及二王子隋邦連同大司工幾位專於水利的大人前往黃河決口最嚴重的災區主持抗洪,大司農從中協助,安撫受災人們的飲食問題及護送災民轉移。

本來隋王是想自己親自前往的,可這時候隋如寶感染到了風寒,如夫人日夜哭啼,再加上幾個大臣們的勸諫,才改由太子和二王子替帝親臨安撫百姓。

我不知道,這事如夫人從中在隋王耳邊吹了多少風。

反正,從戚皇後的神色中,可看出她是不樂意的。

但不管多麼不樂意,太子此行是事在必行。而且,如果他將來要登臨帝位,那麼如今便要建立幾個功勳。

戚皇後也知道不可能一輩子將隋庸護在羽翼之下,隻好將身邊服侍多年的宮人派到太子的身側。

我書信隋溫,讓他幫忙找出幾本有抗洪治水的書籍,然後由小嵐托人送到宮外的太子府。

隋庸一行人走的很急,災情嚴重,已經刻不容緩。

戚皇後在他走後的第二天,前往宮外皇家寺院為太子此行祈福,我隨侍與她身側。

天剛亮,幾駕豪華的車輦就從位於西南的永福門駛出。

坐在其中一個車輦上,我心情亢奮不已。這是我在隋宮一年多來,第一次踏出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