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投身行伍 一箭斃敵(1 / 2)

後金二貝勒阿敏在林畔被殺虜軍所擊敗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席卷了整個朝鮮。就更是讓有著玻璃心髒的朝鮮上到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膽寒的同時又是無比的憤慨。你殺虜軍用著我們的地,吃這我們的糧,得勝之後卻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似這等的土匪行徑簡直就是欺人太甚!僅僅如此也就罷了,最主要的是你還會給我們帶來麻煩。你在一個小小的林畔就鬧了兩出,這日子以後沒法過了,那些有仇必報的女真人豈會善罷甘休?

而最悲慘的還要數原林畔城的百姓,他們背井離鄉、倉皇出逃,以致於都沒來得及拿走自己的家當。他們可是聽說了,那些如強盜一般的明軍可是一點都沒客氣,挨家挨戶的將他們的存糧都吃光了。可身在他鄉的他們也是敢怒不敢言,終日以淚洗麵,相互哭訴:這幾年算是白幹了,都進了那些該死的明軍肚子裏!

可是身為手無寸鐵的百姓,他們也不能回林畔趕走明軍,而朝廷的老爺們也不是他們這些百姓可以指揮得動的,故而隻能每日祈禱老天趕快讓那些明軍滾蛋,還我家園。後來他們在衙門口聽說殺虜軍的前身就是土匪時,他們又都釋然了。都說狗改不了吃屎嘛,他們要是不拿不占就不是土匪了,無能為力的自己也隻能默默的吃下這個啞巴虧了。

百姓們可以求神拜佛,畢竟他們對此無能為力。但是朝鮮朝廷卻是不能置之不理,這事關國家安寧之重,由不得他們不謹慎。其中最為發愁的就是近來滿嘴起泡、連話都說不出來的節度使鄭遵。自己也不知道是造了什麼孽,這天大的禍事為何偏偏落在自己的頭上呢?

就在阿敏闖進宣州之時,他的部下可是親眼看著阿敏意氣風發的打著他的眼前疾馳而過。他也是不敢言語,隻能是無奈的視而不見;而後又目送著阿敏帶著殘兵敗將倉皇而逃,解氣之餘也是擔心日後戰敗的他會帶來更多的軍士。而對於發生在自己轄地這場戰鬥,鄭遵不得不向一個局外人一樣默默的看著。就連看都是害怕被人家發現,就更別提行使自己本應有的權力,去平息這場在錯誤地點爆發的戰鬥。可殘酷的現實讓鄭遵不得不待在衙門裏獨自歎息:軍備如此孱弱,可朝廷的大老爺們還在爭權奪利,不顧大局,就這麼個人人可欺的弱國,握在手中又有何用呢?

心中煩悶的鄭遵在左思右想後便給光海君上了道疏,為了朝鮮國的安定,不若就答應了毛文龍的要求,隨便劃些土地讓他去耕種吧。這個毛無賴可是說到做到,若是他與他的兄弟陳駿德以林畔為抗金前沿,日後朝鮮便永無寧日。但是有一點鄭遵也用了點小心思,絕不能把自己在搭進去。將鐵山、寬靉等義州的大片土地給毛文龍做引渡遼民的開墾之用,這些個地方離皮島近,最重要的是不歸他鄭遵管了。隻要這惹禍的災星能離開宣州,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反正他鄭遵是不伺候了,這擔驚受怕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

而在通往遼陽城的路上,道路之中橫七豎八的躺著上百具屍體,皆是被火銃打得支離破碎。隨著馮天宇射出箭簇裏的最後一一隻弓箭,隻聽得“嗖”的一聲,護在一輛馬車前方的滿臉猙獰的、最後一個後金將領便是應聲倒地。

“哈哈,馮兄弟真乃百步穿楊的神箭手啊,一箭正中那建奴將領的眉心,真是少年英雄,不愧是大人的義弟”!

李敬斯對於這次能跟馮天宇一同出征很是看重,畢竟是陳駿德的最為信任的兄弟,若是傍上這個靠山,日後自己何必總受那個可惡齊大嘴的氣!當然了他並不是要疏遠自己的老大哥盛嗣超,隻是盛嗣超不喜武事,現已經成為殺虜軍大管家的他,每日的就是糧餉戰馬,督造房屋戰船,亦或是材米油鹽,儼然沒工夫理會自己這個做小弟的。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嘛,故而李敬斯這才大拍馮天宇的馬屁。

由於鎮江大捷這場大勝,甭管有沒有參戰,殺虜軍各級將領都是跟著升了官,就連立誌於上陣殺敵的馮天宇也是搖身一變,已經成為李敬斯賬下的一名把總。邊軍謊報軍功本就是常事,陳駿德借機給自己的兄弟謀點福利並不算什麼大不了的稀奇事。而請功的奏章送到兵部主事馮正威的手中後,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本就是自家侄子,作為大伯的他不可能毀了自己侄子的前程不是。更何況他也得了兵部尚書張鶴鳴吩咐的,對於陳駿德要求的封賞一概附議再呈禦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