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極力勸說 終得點頭(2 / 3)

劉老大依舊是聽不進去陳駿德的話,在他的心裏,即便是這人腦袋打成狗腦袋了,你也不應該耽誤這功名大事,忙自己的得了,管那麼多幹嘛。

“即便你說的都對,可朝廷能袖手旁觀嗎?這次也是被打個措手不及,等朝廷回過神來,還能有後金的好了?這些都不是你該管的,為父知道你擔心我們的安全,這個你大可放心,那幫後金之人的眼睛都盯著銀子呢,怎麼會來攻打咱這山寨呢?就算是他們來攻,咱們平頂山也不是紙糊的,肯定會給他們些厲害嚐嚐。在不濟,逃跑的時間也是有的”。

“義父不必對朝廷抱有任何幻想了,這麼多年來,朝廷在遼東的影響力是日漸下降,那李伯爺死後不到一年,當初一個牽馬的侍童就敢帶著族人來打大明了。朝廷現在在遼東哪還有什麼兵了,衛所的官軍義父也不是沒有見過,咱們還能指望那些種地比打仗還要厲害的人保家衛國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義父,孩兒也是堂堂男子漢,怎能看族人同胞在異族腳底下苟延殘喘,痛不欲生呢?朝廷現在皇上都不上朝管事了,底下的大臣們整天不是忙著黨爭排除異己,就是往自己腰包裏撈銀子,朝政糜爛,軍隊吃空餉,貪墨的人大有人在,就這一場仗估計就讓遼東沒了還手的餘地了。要不然他建奴怎敢帶著我大明的漢人,大搖大擺的回自己的老巢呢?義父,仁義不施攻守之勢易也,孩兒早就看透了朝廷的黑暗,也早早的做了些準備以防不測。”說道這裏陳駿德偷偷的看了一眼表情絲毫沒有變化的劉老大說道:“孩兒在李千戶養了六百人,就是等著今天的到來。這次孩兒回去也是有一個想法,還望義父成全。我想把咱這三處的人馬合並到一起,整兵備戰。一個小小的進士是滿足不了孩兒的,這生逢亂世,咱們手中有刀,定能拚出一個新天地來。與建奴在遼東之地周旋,收攏難民,發展實力。義父,咱們可不能做一輩子土匪啊,與其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莫不如自己用雙手把握好現在的每一刻。義父,切莫不可小看那建奴的實力,他能一次打進撫順,就能第二次打進鐵嶺,寧遠,甚至是越過山海關,打進京城這也是未可知的。依孩兒看這遼東平靜的日子是一去不複返了,義父,孩兒這次心意已決,誓要為兄弟們掙一個好出身,也是要多救一些百姓免受戰火的摧殘。孩兒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既然上天給了我這次出頭的機會,孩兒說什麼都要把握住,還請義父成全孩兒。”說完陳駿德直直的跪在地上,用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眼神看著劉老大。

劉老大沒有馬上回答陳駿德的話,手指不停地敲著桌麵,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當他認真考慮的時候都會擺著這個動作。劉老大心裏仔細的合計著自己兒子說的這話,細細咂摸之後發現,什麼為兄弟們著想啊?這全都是扯,這個年頭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親情也隻是占了一個方麵,因為自己了解自己的兒子,他自身難保的時候能為一個丫鬟挺身而出,對自己這段時間的的孝順來看,都不是一個無情無義之人。可他話裏話外透漏出來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自己要出頭,想要在這亂世之中搏出一個身份地位來。對於自己兒子的野心,劉老大並不排斥,相反的還是打心眼裏支持。畢竟哪家的父母不一樣自己家的孩子出人頭地呢?隻是他舍近求遠,好好的功名前程棄之如草芥,卻要在刀光劍影裏插上一腳。自己現在也是在猶豫,他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得,這思來想去的也沒有個明確答案。

“這個駿兒啊,你有你自己的想法,抱負,為父按理說應該全力支持,可是你這樣舍近求遠,怕是最後事倍功半啊。而且為父也不希望你過那樣的日子,每天在刀口上過日子,為父就是害怕你有個三長兩短的,到時候可讓我咋活啊?為父對你最大的心願就是你能平平安安的過一輩子,這事你容為父好好想想。”劉老大實在是難以抉擇,但是心裏還是不想讓陳駿德舞刀弄槍的,畢竟戰場可不是鬧著玩的,要是自己哪天白發人送了黑發人,想必自己都沒有再活下去的勇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