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發生在英語角(1)(1 / 2)

好半天,我才把沒來過英語角的原因解釋清楚了。其間,我們就在宿舍樓和“大活”之間這段不長的路上走過來走過去、來回踱步。蕭蕭一直努力保持著不理我的樣子,但最終還是忍不住笑了出來。

我輕輕舒了口氣。

“讓你說的英語角跟什麼似的,那今天你不怕去那兒招黴運嗎?”

“和你一起嘛。”

“和我一起就不怕了?”

“不怕。”

“真的?”

“嗯……”

“怎麼了?”

“要是你願意,不如,”我指了指不遠處的青年湖,“我們去湖邊兒溜溜得了,別去英語角了。”

“哼,就知道你沒誠意,”蕭蕭笑,“我每周六都去英語角的,我可是不會間斷的。”

“唉,那好吧,”我做出一個無奈的笑容,“那我就舍命陪……”

一開始想說舍命陪君子,可想了想蕭蕭是女的,不大合適;舍命陪美女吧,又好像凡是美女我都會陪似的,容易誤會;要不弄些肉麻的稱呼?又有點兒說不出口。結果就卡住了。

本想沒詞兒就跳過去不說了,可蕭蕭偏偏歪著頭看著我,似乎很想聽聽我到底會說個什麼詞兒出來。

“陪……陪……”搜腸刮肚了好一會兒,我終於發現完全沒必要那麼複雜,“……陪你吧。”

“嗬嗬嗬,這也用想半天啊?”蕭蕭笑。

“不是,我就是想多說幾個‘陪’,代表多陪陪你唄,”我不失時機地酸了一把。

“少來了你,”蕭蕭笑著推了我一下,臉上略略紅了紅。

然後,我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走向了英語角。

說起英語角,其實每個大學都有,隻是叫法不同而已。比如附近某大學就設立過英語橋。

所謂英語橋,就是把校園裏的一座橋作為英語愛好者們聚會的地點。

試想,每每圓月高掛、湖水微波之時,無數誌趣相投的男男女女相聚橋上,共附一場英格麗士的聚會,何其浪漫?

聽起來如此,實際上也的確如此。

以交流英語為名的男女們大多孤身而來成雙而去,英語聊天演變成中文,唇齒間的對話進展為口舌上的交流,成就鴛鴦無數,造就良緣萬千,繼而大家都無比親切而曖昧地把那裏稱為了“鵲橋”。

很快,“鵲橋”之名遠播,不少附近學校的男女紛紛慕名而來,就連遠在市郊的一些學校也有人不遠千裏來相會。

隨著英語橋人氣大漲聲威日盛,真正想練英語的學生們卻越來越受不了那裏的氛圍了,紛紛回避。

於是,英語橋完完全全成了男女學生聊天交友的去處。

這讓校方大為惱怒,認為這種現狀給自己帶來了拉皮條的嫌疑,況且鼓勵學生練英語的初衷也無法實現,於是就幹淨利索地把英語橋取締了。

之所以說設立“過”,就是這個原因。

在我入校的時候,鵲橋早已是人去橋空。隻是在往屆學長們的口中才得知了其往日的花紅柳綠美不勝收。班裏的光棍兒們每每議及此事,無不扼腕痛惜,撓牆不已,感慨生不逢時,歎息造化弄人。

千言萬語最終化作一句話,“我(四聲)靠!來晚啦~!”

比較起來,我們這個英語角倒是比較正規,聊天時據某位學長介紹絕對是以練英語為主的。老漢當時就發表感慨:“還是咱們這兒的人素質高啊。”學長歎了口氣:“唉,高什麼高,還不是女生太少了,一幫男的待一起不練英語還能幹嘛?”話是這麼說,可如今走進了英語角,我發現不願向困難低頭的實在大有人在,“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一人生信念可謂深入人心。

四下裏掃了一眼,幾乎每個看得過眼的女生附近都圍了一圈兒的男性同胞。狼多肉少之下,兄弟們的眼神兒不免有點兒發藍,熱情洋溢的英語聲中充斥著一絲男性荷爾蒙過剩的氣息。

“這就是英語角?”我自言自語地嘟噥了一句。

“是啊。怎麼了?”蕭蕭不解地看著我。

“喏,”我用手指隨意指了幾個曖昧氣息尤為濃烈的小圈子。蕭蕭很快弄懂了我的意思,笑著用手指戳著我的胳膊說:“你們男生啊,說是來這兒練英語,其實總合計些個別的。”

“喂,可別把我算上啊,”我作無辜狀,“我可沒來過。”

“對對對,你沒來過,你光榮。”蕭蕭笑。

“你總來,這兒肯定不少認識的人吧?”

“也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