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采訪Mulburry上海有限公司公關經理時她表示,雖然Mulberry 80%以上的業務都在歐洲地區,但是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多個重點城市有門店鋪設。上年度新開16家門店,計劃今年再開15至20家,將集中分布在亞洲和北美的優質商業地段。目前它在亞洲有42家,北美有6家門店,全球共118家。
從其門店的分布來看,Mulberry在美洲和亞洲的渠道仍未打開。尤其是中國市場,與Gucci、愛馬仕等公司相比店麵布局尚為薄弱。新CEO Bruno GuilIon上任後,一方麵提升品牌價位區間,一方麵著力整頓第三方銷售渠道,清理達不到品牌定位的合作商,這些舉措會對業務產生短期負麵影響。
想必,Bruno Guillon如此執著必有原因。這位愛馬仕的前任管理總監,2012年3月加入Mulberry後就帶有一種“愛馬仕”情結,誓將一個定位“輕奢侈”的皮具品牌發展成像愛馬仕一樣高端的皮具品牌。
為實現向純奢侈品定位的轉移,Mulberry僅在2012年11月就將商品定價提高了12%,並推出更多定價在1000英鎊以上的高檔包款。目前,集團將售價1000英鎊以上的手袋供應增至總供應量的40%,這種通過提價迅速躋身高端奢侈品牌的策略在業界引起一陣質疑:Mulberry是否要放棄“可負擔得起的奢侈品”的根基。
周婷博士對此稱,品牌的提價策略對於品牌價值的維護在短期內有效,但其對於長遠發展並不理想,這樣的策略甚至會促使其慢性自殺。她表示:“實際上,品牌是想借提價策略去提高品牌的市場價值,並試圖進入高端領域圈層,但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這個領域的消費者尚不能接受這個品牌,它與愛馬仕之間的差距還很大。”
在歐洲發展受限的情況下,當務之急,Bruno Guillon該思考的也許應該是如何製定適當的策略贏回市場,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也許才是屬於Mulberry的康莊大道。據路透社報道,剛剛從中國出差回來的Bruno Guillon強調,高端的定位對於吸引中國等地的亞洲消費者至關重要,目前Mulberry 80%業務仍來自英國和歐洲大陸,迫切需要拓展國際市場,提高品牌認知度。
對於該集團的提價策略,杜岩宏認為,公司業務重心主要集中在歐洲地區,但在歐債危機影響下,歐洲經濟貿易的前景短期內並不明朗,這將給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限製。“進一步推進國際化,開拓美洲、亞洲市場對Mulberry來說是極其必要和重要的戰略舉措。這其中的關鍵是要有針對亞洲、美洲客戶群需求的有針對性的定位,以及相對應的品牌形象塑造。”
Bruno Guillon表示,雖然提高了價位,目前Mulberry仍有60%的產品定價在1000英鎊以下。這位出身愛馬仕的CEO決意要按愛馬仕的經驗,用高品質和限量生產確保品牌的奢侈定位和獨特性。
Barclays分析師Helen Norris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對Mulberry成為國際品牌有信心,相信Mulberry有長期增長潛力。倫敦投資顧問公司wH Ireland零售分析師John Cummins則表示,目前的諸多因素迫使Mulberry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長期增長的潛力是令人興奮的,但是他們正經受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