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孝宗要背鍋(2 / 2)

弘治十年三月,又修倉庫及萬春宮,命令京營一萬多士兵前去修造。同年十月,又派京營官軍八千人給他丈母娘金夫人修造房子,五千人修神樂觀,三千人修城樓,三千人給重慶大長公主造墳,還派了一萬多人去采柴薪。

此後,又在張皇後的老家興濟,為張家興建崇真宮。

弘治十四年,又命官軍修理內外城、內府諸門,社稷壇、午門以及九門城濠。

當然,除了這些,其它還有修建清寧宮,毓秀亭什麼就不用了。

而且,除此之外,弘治帝甚至利用軍士為他養豹。

來,武宗皇帝也是替他爹背鍋,後世一直嬉鬧無度的正德用軍士養豹,可是,又有誰知道,這可不是正德的專利,而是他爹弘治帝提倡這麼幹。

不同的是,正德的豹房勇士養豹,除了養豹,但還是要在內教場操練,可弘治就真的隻是用兵卒當飼養員養豹而已。

而由於弘治年間土木繁興,工程密集,全由官軍來負擔,京營官軍幾乎沒有正常進行過操練,好好的軍隊成了工程隊。其繁重的勞力更讓士兵們不堪忍受,紛紛逃役。

弘治十三年,監察禦史劉芳上奏,“京師根本之地而軍士逃亡者過半”,“其錦衣騰驤等衛軍士不下十餘萬人,又不係操練之數,近年雖立團營,而役占賣放者多。”

而這一年,逃亡軍士居然過半,而十餘萬人不係操練,團營役占者多,簡直觸目驚心。

故而,言官請求罷京營役占的奏疏就沒有停止過,兵部尚書劉大夏,英國公張懋,南京吏部尚書倪嶽等人也多次請求禁止官軍占役,恢複操練,以養軍隊銳氣。

然而弘治卻隻是敷衍了事,從來沒有真正改善,嚴重的占役現象一直持續到弘治朝結束,其導致的結果是“軍士逃亡日多”。

之後便是坑了他兒子正德,花費各種心思恢複京營邊軍戰力,結果死了也不落好。

這一切,都落在大明幹實事的人眼裏,比如弘治十七年十月,監察禦史劉淮就上奏,“殫忠”“效義”二營軍舍有一萬五千多間,用來供官軍調遣操練時居住,但是近二十年從來都沒有用過,請求皇帝選壯勇送團營操練。

二十年來軍舍空空,士兵全都在做工,這是自太祖皇帝用兵卒做工都沒遇見的事情,而也因此,京營名存實亡。

至於京營官軍的戰力,那就不用了,在成化年間,隻做部分占工的京營,尚且可以平定荊襄和大藤峽之亂,可到了正德初年,劉六劉七起義,京營官軍卻完全不能抵抗,這其中的原因自不比多。

可以這麼,京營荒廢,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弘治帝的鍋,沒他大力提倡京營做工,也就不會助長了五軍都督府的勳臣貴戚們遠遠超出其權利的侵占兵役人數。

期間,也隻有在高度注重兵卒戰力的正德帝手裏,幾乎沒人敢動侵占兵役的主意。

可是,正德一死,後麵曆代皇帝,也跟著修宮殿,這京營的陋習,也就跟著徹底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