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起複熊廷弼(1 / 2)

沒過多久,李進忠去而複返,手裏的奏疏也在手上,朱由校見皺了眉頭,暗道這家夥怎麼這麼沒規矩,連他這個皇帝的命令也不聽?

不過,他還沒問話,李進忠卻行禮道:“皇爺,葉閣老帶著一眾閣臣已到了殿外,求見皇爺!”

“嗯?出外麵又了什麼事情,他們怎麼都來了?”朱由校疑惑道。

“不知道,奴婢在殿外見葉閣老等人,連奏疏都沒話,就見他們神色慌張的讓奴婢入殿通稟,好像他們還帶了個據是關外來的兵卒來了。”李進忠老老實實回答著,話語裏特意把他奏疏沒送出去的緣由了出來,以此來讓皇帝明白,他並非是有意沒辦事。

“關外?遼東?”朱由校聞言,想到了什麼,臉色一變道:“快!讓他們進來。”

“是!”李進忠應了一聲,便要轉身。

“慢著!”朱由校又阻止道。

“皇爺!您還有什麼吩咐?”

“把你手裏的奏疏留下吧,朕待會見了他們,自己給他們吧!”

“是!”

……

且葉向高等人內閣閣臣進殿行禮後,朱由校便迫不及待的問他們道:“諸位前來見朕,所為何事?”

葉向高幾人聽後,互相對視一眼,最終還是由葉向高出列回話,他是內閣首輔,出事了無可避免的要承擔最大的責任。

雖然葉向高知道這消息了出來,肯定會引來皇帝的怒火,可是這畢竟是國家大事,他們不,皇帝總會有辦法知道的。

“回稟陛下,遼東急報,三月時建奴來犯,不及一旬,遼陽、沈陽二城皆陷,經略袁應泰自殺殉國……”葉向高簡略了一遍後,連忙低頭不敢多加言語,更不敢抬頭看年輕的皇帝。

不隻是葉向高,此刻殿內的其他閣臣同樣低頭,生怕和皇帝對視,若是有鏡子在的話,他們估計都不敢照他們的臉了。

朝廷花了大代價,砸了無數錢糧精兵鞏固遼陽、沈陽二城,如今一個月都沒到,就被建奴破了,這責任他們這些鼓吹遼東局勢穩如泰山,巡撫袁應泰能力不俗的閣臣能不擔著?

而那遼東巡撫袁應泰,更是首輔葉向高和一眾東林閣臣保奏的“能臣幹將”,前段時間袁應泰還上疏萬事俱備,就等著帶兵滅建奴了。

現在,還沒出兵打建奴,他自己就被建奴給搶先滅了,好的收複失地,把的建奴給平的呢?完全都給了吹牛逼的屁話了。

好在,袁應泰自殺殉國,沒幹出其他事情,否則身為東林黨人,若是袁應泰做出什麼出格失節的事情,那就不隻是東林黨在朝堂失了麵子,恐怕會讓他們這些東林在朝野輿論上就極為被動了,這可是會毀了他們這些年來所一直營造的朝野正義勇士的形象。

一眾閣臣都在低頭等著皇帝的怒火,就是不是東林出身的浙黨領袖方從哲,心裏雖然竊喜東林黨出事,但這種情況,他也不敢造次。

隻是和他們預想的雷霆一擊不一樣,等了好一會兒,都沒聽到朱由校的怒吼聲。

朱由校登基也有幾個月了,他們相處日久,這些一步步爬到內閣輔臣的官場人精們,自然也就基本上摸清了朱由校的脾氣。

這是一個脾氣好,又十分重感情的皇帝,遇到事情隻要讓他發泄一通,把心裏那股氣放出來,那就會十分好話了。

不過,今朱由校聽到關外糜爛局勢,竟然什麼動靜都沒有,卻是令眾人不適。

耳中還沒聽到聲音,葉向高等人覺得不妥,便抬頭悄悄看向朱由校。

隻見得,朱由校很少見的一言不發的看著他們,眼神可怕。

“陛下,當務之急,得趕緊想辦法穩住遼東局勢,防禦建奴才是。”葉向高被朱由校看得心虛,連忙提醒道,心裏麵他也恨死了東林黨內怎麼選了袁應泰去遼東,害得他要背鍋。

然而,葉向高這話,了也相當於沒。遼東丟了兩座重要的堅城,建奴得了二城內的物資,又看到關外明軍失了混亂,肯定會繼續擴大戰果的,大明若是不做出有效應對,那關外不得得完。

“葉卿,遼陽、沈陽真的丟了?”過了好久,朱由校才開口道。

此時,他的內心十分不尋常,雖然早有張璟打的預防針,但切切實實聽到原本占據優勢的大明,如此不堪一擊時,他還是覺得不可能。

“千真萬確!”葉向高回道。

“遼東奏報何在?”

“在老臣這,另外送信的遼東之兵,就在殿外,陛下可一一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