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對付張璟的好時機(2 / 2)

“李兄,咱們國子監的規矩,你可還記得?”趙如龍反問道。

“規矩?”李超詫異了一下,反問道:“不知如龍兄的是那條規矩?”

“咱們國子監五十六條監生規矩裏,最嚴重的是哪幾條?”

“自然當為不敬師長和傷風敗俗二者。”

“這便是了,如今這張璟喝得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已然有辱斯文,破壞我們國子監的名聲了。而若是我們再將他送到醉花樓,讓他招眾妓女嫖宿一夜,然後夜裏麵,我們回到國子監,再把這事情散播傳到國子監裏,你之後會出什麼事情呢?”趙如龍一臉陰笑道。

話時候,趙如龍那神情,完全看不出這家夥是個在國子監中品行端正,名聲極大的才子,倒像是個詭計多端的陰險人。

“……”聞得此言,眾人皆是一驚,一時之間,竟無人出言。

至於原因,實在是趙如龍之計,可謂是陰險歹毒非常,完全是要奔著把張璟趕出國子監,甚至要奪他性命的路子去的。

而趙如龍能置張璟於死地的原因,卻是因為他們國子監,在大明開國時,便定下的五十六條監規。

國子監,是大明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同時,它也是大明培養官吏的重要場所,按理來,一旦國子監監生畢業,朝廷都可以直接授予官職,無論高低。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麵臨著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才。

當時,全國各地需要十幾萬的官吏來管理百姓,朱元璋是愁的不行,因此,凡是讀書人,不管是元朝的官吏,還是民間的教師,他全部都召集來委以官職,盡管如此,這還是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

在這種局麵下,朱元璋開始抓起人才的培養,便在京師成立了國子監,同時命令各地督辦學舍,大量的府學、州學、縣學便建立起來,並且之後又創立了八股取士,正是因此,一批批明朝的新官僚,就慢慢的誕生出來了。

當然,國子監既然作為一所大明朝的政府公辦學校,自然為了朝廷聲譽,訂下了專門對於國子監監生的監規,如同後世學校的校規。

這些校規,都是由朱元璋一一刪減確認,從而欽定的,極為嚴厲,前前後後一,共立下了五十六項規矩之多。

可朱元璋作為一個一向不喜歡,甚至痛恨貪官汙吏的皇帝,他對於貪汙決不姑息,開國時就直接明確了“凡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待。”

這意思就是凡是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就直接判死刑,而這死刑也不一般,乃是采取強硬手段,將貪官汙吏活活剝皮揎草,甚至千刀萬剮,淩遲處死。

到了後來,隨著國家人才儲備漸漸充沛,朱元璋更是規定了隻要以貪汙就殺,令滿朝群臣皆驚,無人敢貪汙。

朱元璋討厭貪官汙吏,自然對於開國時,作為國家培養官吏的重要機構國子監,有所針對了。

為了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朱元璋對於國子監監生,從入國子監開始,便親自製定了五十六條,堅決防止出現貪官汙吏的監規,並且凡是違反監規者,都各有懲罰,違反過重者,甚至處以死刑,極大的整肅的國子監的風氣。

其中,在國子監五十六條監規中,以不敬師長和傷風敗俗這兩條,懲罰最嚴,犯了二者,最起碼也是一個逐出國子監,並且永不錄用朝廷的懲罰。

畢竟,前者屬於為人處世的“孝”道基礎,而後者,卻是個人品行,若此二者有一不佳,日後朝廷封官,這種人,自然是最容易目無法紀,貪汙受賄的人,由不得國家不懲處。

現在,在場眾人聽到趙如龍這般言語,自然明白趙如龍要陷害張璟了。

沉寂了一會兒,一直巴結趙如龍的李超,想到了什麼,連忙出言道:“如龍兄此計自然是好計策,然國朝至今,自中都國子監罷除後,雖然南北國子監都沿用太祖所留監規,可是都不再嚴查這些規矩了,我們就算想對付張璟,那也是無用功啊!”

“是啊!是啊!”

“如龍兄想清楚……”

……

旁邊幾人,聽了李超言語,也跟著出言道。

確實,隨著國子監監生越來越多,其中有錢有勢者更不少,太祖留下規矩都多少年沒人遵守了,他們這樣對付張璟還能有用嗎?

否則,若是有用他們這些人敢不在假日期間出國子監,並且還夜不歸宿,醉酒狎妓嗎?

誰知,趙如龍聽了此言,卻反笑道:“若是其他人,韓監丞當然沒那閑事追究了,可是張璟這廝的話,那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