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東林黨的紅線(1 / 1)

聽了李進忠所言,張璟這才明白其中曲折。

“原來如此!”張璟點了點頭,而後還有疑問,問道:“李公公就拒絕了萬燝的請求嗎?這種事,雖然因陛下之命,不能對外人言明,但葉向高也萬不至於因此就主動彈劾內廷吧?這應該不是葉向高會如此反常的彈劾內廷的原因。”

心裏麵,張璟想要再問問李進忠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畢竟,不過是拒絕給內廷廢銅而已,這完全不是什麼事情,根本不至於葉向高動如此幹戈,親自動手彈劾內廷。

當然,張璟同時也感到,李進忠這位未來的九千歲,確實把他當做自己人了,畢竟,控製廢銅出宮,這種朱由校暗中吩咐的事情,很明顯,除非親近信任之人,否則,李進忠絕對不會輕易把這個消息透露給別人的。

至於朱由校為什麼限製銅,張璟想來,應該是宮裏的銅數量不少的原因。

畢竟,能讓負責修帝陵的官員,主動向內廷請求撥付銅,那就明宮裏麵的廢銅非常多。

終究,在古代,銅不僅是活人的硬通貨錢財,同時也是死人的陪葬品之一,普通富裕人家陪葬,銅器就不少,更何況是皇帝下葬的陪葬品,什麼銅鼓、銅錘、銅像……等等,這些陪葬品鑄造起來,更是文數字。

雖然泰昌帝死得快,連帝陵都是雀占鳩巢,來不及選址,直接葬在了被廢為王的景泰帝的未使用廢棄的帝陵,但是,即便如此,泰昌帝作為皇帝,下葬所用的銅器數量也不低。

而朱由校既然從李進忠這裏知道,朝廷專門鑄造錢幣的寶源局,竟然可能在鑄劣幣,這就不可能不讓他懷疑是不是有一批官員在鑄劣幣,挖國家的牆角,鑄劣幣謀私。

要是如此,那宮裏這麼多的廢銅,當然不能隨便運出宮了,畢竟,寶源局也隸屬於工部,監造帝陵的也是工部的官員,誰知道這裏麵會不會有什麼貓膩,要是出現一個大的利益集團,不得宮裏麵的廢銅,有大半都要被那些貪官汙吏漂沒,鑄了劣幣賺錢息了。

李進忠聽了張璟言語,也是點了點頭道:“或許如此,咱家也不清楚,反正那萬燝之後還不死心,又上疏要求內廷出廢銅,沒有辦法,皇爺隻能讓咱家傳中旨詰責他。”

“不過,皇爺念萬燝這家夥監督先帝皇陵用心的份上,知道詰責他,讓他委屈,所以又進他為屯田郎中,督辦先帝皇陵事物,這才讓這家夥明白取不出宮內廢銅,老實了些,不再惦記著宮裏的廢銅。”

聞言,張璟點了點頭道:“當今陛下仁厚,也算這萬燝運氣好,再加上他辦事用心,否則,要遇不到當今的明主,他哪有升官的機會?”

“國舅爺得極是!要不是陛下仁慈,哪有讓他因禍得福的機會?”李進忠應了張璟的話道。

屯田郎中,乃是大明洪武二十九年時,所設。

當時,於工部內設屯田司,置郎中一人,正五品官,置員外郎一人,從五品官,掌屯種、抽分、薪炭、夫役、墳塋之事;凡軍馬守鎮之處,有轉運不給,則設屯以益守備。

萬燝原本隻是一個從五品的工部虞衡清吏司的員外郎,現在升為正五品的屯田司的主管官員屯田郎中,自然是因禍得福升了官了。

不過,雖然升了官,但萬燝可沒以為皇帝是支持他用宮內廢銅監造帝陵,畢竟,朱由校開始就用宮內廢銅不能運的事情詰責他了,萬燝再固執,當然也明白是朱由校的意思,知道要不到,哪會繼續再要?

至於泰昌帝帝陵的陪葬品,缺銅太多,那也沒事,宮裏不給運,難道工部就不能從其他地方運?再了,陪葬品又不是隻能用銅器,找些金銀玉器代替銅器,其實也沒什麼,萬燝要宮裏的廢銅,也隻不過想著廢物利用,加快監造泰昌帝的帝陵而已,現在明白是朱由校不讓他用宮裏的廢銅,他以前會想其他辦法。

就在張璟覺得問不出什麼的時候,李進忠大概是講事情收不住話,又了一句道:“反正,萬燝這家夥搞得廢銅事情解決,皇爺就讓咱家盡快查清寶源局和劣幣的事情,咱家得了皇爺之令,便派了東廠和錦衣衛的不少人,分別去南北寶源局查探情況,看看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李進忠這話出,他可能覺得沒什麼問題,但張璟想到了什麼,卻是突然明白葉向高為什麼突然那麼大的反應了,他這是在圍魏救趙,在為東林黨的某些人爭取時間,讓他們收拾爛攤子。

張璟知道,他想得沒錯,這一次葉向高突然發怒,確實是李進忠觸及了東林黨人的紅線了。

葉向高正是因此,這才激動的主動下場,對付剛剛上任,還對他們東林黨人抱之友好態度的李進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