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薊遼總督王象乾(2 / 2)

來,王象乾其實嚴格來,並非東林黨人,因為他的發跡,明顯比東林黨的建立還早。

按理來,論起黨派,身為山東人的王象乾,應該和齊黨走得近,然而,他並未加入齊黨,同時又在黨爭之中,和東林黨走得近。

很多時候,王象乾都幫了東林黨,正是因此,雖然王象乾沒入東林黨,但東林黨卻一直對他很是友好,給各種好處,這次東林黨很少有的不推薦黨內中人,卻推薦王象乾這個非東林黨人做薊遼總督,便是這個緣由。

當然,在張璟想來,王象乾沒入東林黨,恐怕也是東林黨不好安排王象乾的身份的原因。

畢竟,以王象乾的政治資曆,就是東林黨的創始元老顧憲成、李三才、高攀龍那些人,見了他都得低一輩,要是讓他入了東林黨,那讓那些東林黨的創始人該怎麼安排王象乾?

難道要讓那些東林黨的創始元老們,主動把自己的老大位置讓出來,給王象乾這個後來者嗎?

很明顯,對他們而言,這是不可能的!

從一開始,那些東林黨的創始人,創立東林黨以來,雖然喊著各種“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東林黨卻是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而他們這些創始人,也早從一開始,就把東林黨當做他們的另一種政治權利的博弈,沒有誰願意把自己的黨內權利,拱手讓人的?

終究,隻要他們在東林黨的地位越高,哪怕他們沒什麼本事,但在仕途上,他們都不會低的,畢竟,因為東林黨的名聲,會有無數人為了接近結交東林黨,都會主動幫你升官的。

而王象乾與東林黨互相合作,這從真實曆史上,王化貞架空熊廷弼裏,就能看出。

畢竟,王化貞能架空熊廷弼,除了朝廷大權在東林黨手裏以外,這個和王化貞同姓的山東同鄉,出力也不。

畢竟,作為薊遼總督,在遼東方麵,王象乾也能節製一些軍隊,他若是讓這些軍隊全力投靠王化貞,拋棄熊廷弼,那絕對是可能的。

至於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為遼東經略一職,是皇帝特設的,並非是朝廷一直有的。

所以,等到遼東戰事結束,熊廷弼自然不會再擔任遼東經略了,而薊遼總督卻不一樣,作為大明如今的定設官職,王象乾隻要不是死了或是犯法治罪,那日後這些遼東兵馬,可都是還要受王象乾節製的。

為了日後不被王象乾記住報複,自然的,會有不少遼東兵將會遵守王象乾的命令,跟隨王化貞。

有這一點,再加上朝廷中樞的東林黨人的大力支持,熊廷弼不被架空都是怪事了。

當然,王象乾除了這事情令張璟討厭外,還有另外一件事,更讓張璟氣憤,因為王象乾,嚴格來,就是真是曆史上啟、崇禎二朝,把整個大明帝國搞崩潰的遼西無底洞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