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貞去朝鮮,要獨掌朝鮮一軍,從側麵牽製甚至夾擊建奴逆賊,顯然已經成為了東林黨內目下最重要的事情了。
東林黨內顯然十分希望王化貞這一個東林黨內未來的“希望之心”,能夠在朝鮮幹出一番大事,從而重振名聲,讓東林黨自袁應泰兵敗後,這幾個月一直發生的倒黴事情停一停。
而要保證王化貞在朝鮮那被建奴逆賊和大海阻隔大明的地方,有一番作為,除了王化貞自己要保證他麾下以朝鮮兵為主的兵馬實力以外,剩下的就是看大明這一次會給多少幫助和支持了。
眾所周知,朝鮮自從壬辰倭亂,即大明所稱的援朝戰役後,本就不是富裕大國的朝鮮,國力更加不足,到了現在都不是很好。
從薩爾滸之戰時,大明讓朝鮮出兵,並且要他們自己負責一些本國軍隊的後勤,他們開始百般推諉,就嫩個看得出來了。
明知朝鮮能提供的物資不多,東林黨人當然不可能放著王化貞在朝鮮這異國他鄉,後勤物資不富足的情況下和建奴逆賊對戰,所以他們要想方設法的給王化貞好東西。
隻是,現在大明能送東西到朝鮮的路,也隻有通過水路才行,而水路上,現在能運東西的地方也就隻有遼東附近的海邊了。
至於另一個能走水路去朝鮮的地方,卻是山東,不過,山東如今還不是完全對抗建奴的前線,也還沒人提議去山東練兵,所以走山東這條路,再沿著海路去朝鮮,雖然能走,卻沒有人去。
因此,隻能在遼東選地方給王化貞送東西了,而在遼東送,以熊廷弼和他們做對的個性,明顯不會讓他們得逞的,所以,本來暫時不想染指遼東的東林黨人,現在的他們隻能想辦法,再在遼東占住腳,而後再送東西給王化貞。
至於怎麼在遼東占住腳,東林黨人想了想,隻能找一個熊廷弼都不敢輕易動的人,去遼東任職,然後伺機送物資給王化貞的朝鮮兵。
恰巧,此時薊遼總督文球被罷免,思來想去,東林黨人推薦了一個資曆和背景,比熊廷弼都大的人,擔任此職。
這個人名為王象乾,履曆豐富,他是隆慶四年的亞元舉人,連科進士,曆經隆慶、萬曆、泰昌、啟四朝,可謂是朝中少有的四朝元老,他當了薊遼總督,完全可以利用職權,給熊廷弼這個遼東經略威脅,讓熊廷弼不阻止他們援助王化貞。
薊遼總督,全稱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擔當此職,可以節製順、保定、遼東三撫,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
換而言之,王象乾擔任薊遼總督,雖然和熊廷弼這個皇帝特設的遼東經略互不統屬,指揮不了他,但職權上,卻是比熊廷弼大得多。
這就是東林黨人如今的意圖,用王象乾節製熊廷弼,讓熊廷弼不敢亂動。
初時聽到王象乾這個名字,張璟不由得有幾分厭惡此人,倒不是此人日後失了大節,而是他真實曆史上的一些政治策略還有主張,張璟十分看不下去。
當然,要不是張璟在後世看不下去他的一些事情,張璟還記不住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