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公公,西南夷人因在土司管轄,多聽當地土司之令,這也是當初楊應龍之亂,會有那麼大聲勢的緣故。”
張璟繼續解釋道:“楊家當初在西南勢力盤根錯節,龐大無比,傳位二十九代的楊家,在唐初時候,便已在西南紮根,數百年下來,西南不少土司都與楊家有往來,而楊家拉攏了這些土司,等楊應龍造反,自然有不少土司跟隨,而跟隨的土司所管理的西南夷人,多數人自然也不會聽朝廷詔令剿滅楊應龍,反而會跟著自己土司,隨楊應龍造反,叛我大明。”
“而楊應龍拉攏那些西南土司隨其造反,原因自然是因為楊應龍舍得給那些西南土司金銀財貨,對他們百般好,給的遠比我大明給得多,這才願意隨楊應龍造反。‘下熙熙皆為利來,下攘攘皆為利往’,若非是我大明給他們的利益少了,他們就算和楊家有多少代的交情,那也不會義無反顧的隨楊應龍造反的。”
“至於那些為楊應龍效死的夷人,也是如此,畢竟,那些西南土司也有擔負照顧族人的責任,楊應龍給的東西多,自然這些西南土司花在自己族人身上的東西也多,而夷人向來恩怨分明,楊應龍明顯比我大明對他們好,自然,這些夷人縱然歸化我大明了,那也會要跟著楊應龍造反。”
聽了這話,李進忠有些詫異道:“沒想到,那楊應龍看來挺有錢的啊,給西南夷人的東西,比我大明給的還多。”
話語裏,李進忠透著一股文盲的傻氣,讓得張璟和王體乾心裏都有些暗笑,不過卻是不敢笑出來。
當然,兩人自然也不敢給李進忠解釋楊應龍給西南土司夷人錢財多的原因,畢竟,這話從他們口裏出來,那也有些犯忌諱了。
終究,誰都知道萬曆皇帝摳門,甚至窮瘋了,三大征早把國庫打空了,就是萬曆皇帝的內帑,也沒多少錢,自然的,賞賜臣子或者給其他朝貢,歸附夷人的賞賜就少得很。
這一點,怎麼能和從唐初就在西南生根,並且發展到今的土司楊家比?就是楊家這幾百年積攢的財富,就不是萬曆皇帝的國庫能比的?
也正是因此,楊應龍在叛亂前後,有好幾次用大量銀子,向萬曆皇帝贖罪,而萬曆皇帝明知道對方叛亂,也都同意楊應龍的贖罪請求。
一方麵,楊應龍叛亂前後,大明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援朝抗倭上,不能同時支持東北、西南兩線作戰,所以萬曆皇帝同意了;至於另一方麵,自然就是萬曆皇帝“貪財”了,反正大明那時候不能立即平了楊應龍,那還不如多沾點楊應龍的便宜,精明的萬曆皇帝,是很少會在錢上麵吃一點兒虧的。
過了一會兒,張璟見剛才李進忠的傻帽玩笑時間過了後,這才又繼續道:“秦、馬兩家便是和西南諸夷人一樣,敢愛敢恨,誰對他們更好,他們就更願意和誰結交。”
“這一點,兩家卻是和我大明社會風氣不同。在我大明,假如一個人或者一個勢力的名聲壞了,那在很多人眼裏,哪怕你給他們很多的好處,他們也都不願意和你結交,跟你躲得遠遠的,甚至於把你們的好心,當成那驢肝肺。”